第六部分 采购项目要求及服务标准
项目名称: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园区)1号-5号路边造林地管护工作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项目编制单位:陕西唐苑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设计资质:林业调查规划资质丙级
资质证号:丙 27-066
项目审核:徐发青(林业高级工程师)
编制人员:张国栋(林业工程师)
制 图:张国栋(林业工程师)
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园区)1号-5号路边造林地管护工作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2、青海省地方标准《大规格苗木造林技术规程》(DB/T1283-2014);
3、青海省地方标准《青海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63/T236-2015)。
4、青海省林木种苗站关于发布《2018年秋季主要造林绿化苗木及种子市场指导价》的通知 青林种字(2018)21号
5、外业调查资料
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园区)1号-5号路边造林地管护工作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单价(元) |
备注 |
1 |
青杨 |
株 |
/ |
青杨胸径2.5-3.0cm,裸根苗(含运费) |
2 |
乌柳 |
株 |
/ |
2年生的裸根苗 |
3 |
整地 |
工日 |
/ |
整地每120穴为1个工日 |
4 |
栽植 |
工日 |
/ |
栽植每120株为1个工日 |
5 |
抽水电费 |
吨 |
/ |
浇水每亩按灌水量15吨计算,每年浇4次,3年共12年 |
6 |
运输费 |
公里/吨 |
/ |
浇水每亩按灌水量15吨计算,运距20公里.每年浇水4次,3年共12次 |
7 |
人工费 |
吨 |
/ |
浇水每亩按灌水量15吨计算 |
8 |
有机肥 |
吨 |
/ |
每亩造林地施有机肥2.82吨,3年施肥3次 |
9 |
人工费 |
亩 |
/ |
管护3年 |
10 |
苗木扶正及浇水树池修复 |
亩 |
/ |
|
11 |
机井维护 |
口 |
/ |
7口机井,维护3年。 |
12 |
病虫害防治 |
亩 |
/ |
|
13 |
人工管护 |
人/年 |
/ |
|
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位于州政府所在地共和县境内,与著名景区青海湖、茶卡盐湖接壤。园区分为“光伏发电园区”、“风力发电园区”和“工业加工制造区”三大板块。
园区规划总面积为3019平方公里(光伏发电区600平方公里、风力发电区2400平方公里、工业加工制造区19平方公里),光伏风力发电园区规划总装机容量为24525兆瓦,其中:光伏发电园区为19025兆瓦,风力发电园区为5500兆瓦。园区规划已经省政府于2018年7月批准。
园区内已入住企业86家,其中:光伏发电企业41家,风力发电企业15家,加工制造企业30家。截至目前,光伏风电已开工建设累计容量达6292.5兆瓦,其中:光伏4495兆瓦,风电1797.5兆瓦;已并网发电4908兆瓦,其中:光伏4445兆瓦,风电463兆瓦,累计投资达到450亿元。新型清洁能源已成为自治州的主导产业,2017年度,园区完成产值52亿元。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当地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的新引擎。
全国首个水光互补电站在海南州绿色产业园区诞生,现建成的850兆瓦水光互补发电实验项目,已成为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电站。水光互补技术在国际尚属首例,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为我国清洁能源提供了多能源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水光互补技术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100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验基地,是青海省光伏产业科研中心六大实验室之一,主要开展光伏发电系统的对比实证研究,支撑光伏发电技术研发与应用。黄河公司于2016年6月在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发电园内建成投用。实证基地设备囊括了国内外光伏知名制造商,组件、逆变器涵盖国内外多种最先进的技术,选用了23种组件,21种逆变器,展示了30种设计理念,13种跟踪技术。
1.调查方法
采用现地调查和查阅档案资料的方法,现地勾绘项目区界线,用GPS测量小班拐点坐标。全面掌握项目区森林资源的基础数据和项目区及周边人畜活动等情况。立地条件调查主要采用二类调查有关数据。
(1)面积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GPS辅助定位,现地在地形图上勾绘和“二类”区划数据,进一步划分小班,并求算面积。
(2)小班因子调查
详实地调查样地内的土壤类型、土层厚度、优势树种、草本种类、每公顷丛(株)数、覆盖度等,同时通过询问和查看地形调查权属、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内容,并逐一填写小班调查卡片。
项目区在共和县塔拉滩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园区1号路、2号路、3号路、4号路、5号路两边的造林地,属17林班1、2、3、5、6、7、8、9、12、13、16、17、18、19、27、28小班,18林班3、7、8、14小班,19林班1、7小班,20林班1、3、5、6、24、25、27小班,21林班1、4小班,26林班1小班。
项目区地类为未成林造林地,权属为集体,海拔高度2870米-2920米,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厚度约40cm。地貌为高山,无坡向,坡度≤5°,坡位为中。造林树种有青杨、珍珠梅、乌柳。林下植被主要是草本,种类为冰草,盖度约20%,高度约15cm-20cm。
项目区由于风大,气候干旱,使得造林苗木生长不良,保存率较低。
项目区总面积2659亩,其中1号路两边682亩,其中1号地块45亩、2号地块35亩、3号地块52亩、4号地块71亩、5号地块3亩、6号地块111亩、7号地块103亩、12号地块98亩、14号地块47亩、15号地块117亩,2号路边804亩,其中8号地块70亩、9号地块66亩,19号地块332亩、20号地块336亩, 3号路两边330亩,其中10号地块195亩、11号地块135亩,4号路两边341亩,其中13号地块174亩、16号地块167亩,5号路两边502亩,其中17号地块283、18号地块219亩。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2、坚持以增加森林资源为主,生态优先,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
3、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
4、高标准、高质量、出精品的原则。
5、坚持依靠科技发展原则。
完成补植补栽各类苗木133216株,根据高寒地带造林技术标准要求,补植补栽苗木当年成活率达到85%以上,3年后保存率达到80%以上(根据GB/T15776-2016造林技术规程)。
项目建设地点在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园区1号-5号路边。属17林班1、2、3、5、6、7、8、9、12、13、16、17、18、19、27、28小班,18林班3、7、8、14小班,19林班1、7小班,20林班1、3、5、6、24、25、27小班,21林班1、4小班,26林班1小班。
该项目建设内容为对光伏园区1号-5号路两边造林地进行补植补栽和管护。
规模为补植补栽面积2659亩,共补植补栽各类苗木133216株,其中补植补栽青杨103216株、乌柳30000株。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管护3年,主要进行浇水、施肥、苗木扶正浇水树池修复、机井维护、病虫害防治、防火、人工巡护。
建设期3年,即2019年、2020年、2021年。
1、2019年进行补植补栽2659亩,管护2659亩。
2、2020年进行管护2659亩。
3、2021年进行管护2659亩。
4.1.1树种选择
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先选择当地乡土树种的原则,该项目补植补栽树种主要选择乔木树种为青杨,灌木树种为乌柳。
4.1.2苗木规格及来源
1、苗木规格
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园区)1号-5号路边造林地管护工作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苗木规格一览表
树种名称 |
规格 |
青杨 |
青杨胸径2.5-3.0cm,裸根苗 |
乌柳 |
2年生的裸根苗。 |
2、种苗来源
该项目所需种苗从本州或海拔2800米以上地区调运。
4.1.3选苗、起苗和运输
1、选苗
根据苗木规格,应选择生长良好、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胸径2.5cm-3.0cm的青杨裸根苗, 2年生的乌柳裸根苗。
2、起苗
起苗前苗圃要进行灌水,起苗时现场按苗木方向进行打号,防止苗木出现断头、断根。青杨和乌柳为裸根苗,珍珠梅土球直径大于等于20cm。
3、运输
苗木要随起随运,在运输过程中,用蓬布遮盖苗木,防止水分过多蒸发影响成活率。卸苗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苗木运到现场后及时栽植。
4.1.4混交及栽植方式
混交方式:混交方式为乔灌混交。
栽植方式:人工栽植。
4.1.5种植点配置
采用长方形配置。种植点位于长方形的四角点。
4.1.5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2019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1.6整地方式及规格
该项目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青杨按2.0米×2.0米的株行距进行整地,规格为:穴径50cm、穴深50cm。珍珠梅按2.0米×2.0米的株行距进行穴状整地,规格为穴深50cm、穴径50cm,乌柳按2.0米×2.0米的株行距进行穴状整地,规格为穴深30cm、穴径30cm。
4.1.7栽植技术要求
原造林地栽植密度为167株/亩,株行距2.0米×2.0米。此次不知不在主要在造林苗木已经枯死,保存率低地方原则上每亩按原栽植密度的30%进行补植补栽,在补植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造林苗木保存和成活情况进行人为调整。。
栽植前对苗木进行分级,栽植时将苗木置于穴坑中央,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做到根舒,实埋。为了蓄水,以便保证造林成活率,必须要在树坑周围做上蓄水埂。苗木栽植完后,一定要浇透苗木定根水
4.1.8苗木量和用工量
该项目由于原来的在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本次需补植补栽各类苗木133216株,其中青杨103216株,乌柳30000株。整地每120穴按1个工日计算,需1110个工日。栽植每120株按1个工日计算,需1110个工日,总用工2220个工日。
4.2.1管护方式
管护方式为政府购买服务。
4.2.2管护(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及规模
2019年浇水2659亩、施肥2659亩、苗木扶正及浇水树池修复2659亩、机井维护7口、病虫害防治2659亩、防火2659亩、人工看护4人。
2020年浇水2659亩、施肥2659亩、苗木扶正及浇水树池修复2659亩、机井维护7口、病虫害防治2659亩、防火2659亩、人工看护4人。
2021年浇水2659亩、施肥2659亩、苗木扶正及浇水树池修复2659亩、机井维护7口、病虫害防治2659亩、防火2659亩、人工看护4人。
4.2.3管护措施
一、浇水
由于该项目地处共和县塔拉滩,风大而且干旱,为了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项目在实施当中一定要保证树木生长所需水分,因此该项目必须要保证三年内每年4次的浇水措施。
3月底-4月中旬在树木在萌发前浇水一次,5-6月份在天气干旱的时段浇水一次,8-9月份在天气干旱的时段浇水一次,11-12月份在树木休眠之前浇水一次。
该项目浇水水源为机井抽水,从机井到项目区约20公里。浇水方式为机械运输浇水,浇水时人工将水浇在栽树时设置好的树池内,每次每亩需灌水15吨。
二、施肥
由于项目区土壤为沙壤土,土壤养分贫瘠,树木生长所需养分缺乏,因此在项目实施当中必须要进行施肥。主要施有机肥,施肥量为每亩2.82吨,施肥结合整地在树池中施入,施肥3年。
三、苗木扶正及浇水树池修复
苗木栽植完成后通过浇定根水有些苗木会自己歪斜,有些树池的埂也会被冲垮,因此在补植补栽完成和浇完定根水后,项目实施单位必须要组织人员对歪斜的苗木和被冲垮树池埂要进行修复。
四、机井维护
机井是造林地浇水的命脉,在使用过程中不免会发生损坏,为了保证浇水水源完好,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对现有的7口机井进行维护。
五、病虫害防治
1、加强苗木的栽培管理。造林时须选择适宜土壤条件,保证良种壮苗,无病虫害。 受冻后的树,一般表现为生长不良,要加强水肥管理。林木开始生长后,适当施用N、P、K等速效化肥,以补充营养,促进林木恢复生长。同时防止蛀干害虫。
2、及时清理受灾林木。对完全冻死的杨树,及时进行清理,减少侵染来源。对已受冻的林木,早春气温稳定回升后开始修剪,对明显受冻枯死的部分可及时剪除,对于受冻较重林木,变焦枯的发芽枝及时剪去,防止蔓延危害整个枝条。
3、药物防治。
药物刮治 4-5月上旬对已发病的植株进行刮治。用小刀将病斑刺破,一直刺到病斑与健康交界处,再涂药剂。使用10%碱水;10%蒽油乳剂;25倍多菌灵、托布津、100倍福美砷、100倍代森锌、1%波尔多液涂于伤处。涂药5天后,在病斑周围再涂以50-100ppm生长刺激素“萘乙酸”或“九二〇”等,可促使周围愈合组织的生长,病斑不易复发。
六、造林地防火
造林成果是“三分造,七分管”,造林地上一旦发生火情或火灾,那将是毁灭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做好防火宣传和防火物资的储备,灭火队伍的组建工作,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七、人工管护
人工管护:聘用专职管护人员4名,进行专人管护,严格禁止人为破坏和牲畜进入林地啃食和践踏苗木,一定要做到多下乡、勤巡查,随时检查林木的生长状况和林地管护情况,一旦发现有破坏林木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及时解决所发生的不良因素。
项目总投资为727.0万元。直接费用713.0万元,间接费用14.0万元,分别占项目总投资的98.1%和1.9%。
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园区)1号-5号路边造林地管护工作政府购买服务
项目投资概算表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单价(元) |
总投资 (万元) |
备注 |
合计 |
|
|
|
|
|
|
一 |
直接费用 |
|
|
|
|
|
1 |
补植补栽 |
|
|
|
|
|
1.1 |
苗木费 |
|
|
|
|
|
1.1.1 |
青杨 |
株 |
103216 |
|
|
青杨胸径2.5-3.0cm,裸根苗(含运费) |
1.1.2 |
乌柳 |
株 |
30000 |
|
|
2年生的裸根苗 |
1.2 |
整地栽植费 |
|
|
|
|
|
1.2.1 |
整地 |
工日 |
1110 |
|
|
整地每120穴为1个工日 |
1.2.2 |
栽植 |
工日 |
1110 |
|
|
栽植每120株为1个工日 |
2 |
管护 |
|
|
|
|
|
2.1 |
浇水 |
|
|
|
|
|
2.1.1 |
抽水电费 |
吨 |
478620 |
|
|
浇水每亩按灌水量15吨计算,每年浇4次,3年共12次(浇水用发电机燃油费) |
2.1.2 |
运输费 |
公里/吨 |
9572400 |
|
|
浇水每亩按灌水量15吨计算,运距20公里.每年浇水4次,3年共12次 |
2.1.3 |
人工费 |
吨 |
478620 |
|
|
浇水每亩按灌水量15吨计算 |
2.2 |
施肥 |
|
|
|
|
|
2.2.1 |
有机肥 |
吨 |
22500 |
|
|
每亩施有机肥2.82吨,施肥3年 |
2.2.2 |
人工费 |
亩 |
7977 |
|
|
管护3年 |
2.3 |
苗木扶正及浇水树池修复 |
亩 |
7977 |
|
|
|
2.4 |
机井维护 |
口 |
21 |
|
|
7口机井,维护3年 |
2.5 |
病虫害防治 |
亩 |
7977 |
|
|
|
2.6 |
人工管护 |
人/年 |
4 |
|
|
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管护3年 |
3 |
间接费用 |
|
|
|
|
|
3.1 |
方案编制费 |
|
|
|
|
直接费用的1.12% |
3.2 |
监理费 |
|
|
|
|
直接费用的0.84% |
项目建设从设计、施工、验收流程上明确项目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确保设计文件规范化、合理化。项目施工管理由项目负责人负全部责任,严格做到按工序进行施工,任何一道工序都必须按设计要求标准完成。严格按照林业基本建设项目程序,督促按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或作业设计施工,不得擅自调整计划,不得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和规模,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维护计划的严肃性。未批复初步设计的不得开工建设。要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按合同办事,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抓好工程管理,确保项目效益。
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由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法人具体负责项目的运行管理,负责资金使用开支和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按照分工,各负其责,明确职责,并层层签订责任目标任务书。采取谁实施、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行管理。
根据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截留、串用建设资金,做到建设资金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及时办理报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年度财务计划,依法使用农业专项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加强会计核算,财务预决算和资产管理工作,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按时上报财务报表;强化财务监督检查。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办事,实事求是,严格财政纪律,工程项目建设要本着优质、节约的原则,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并做好工程建设的预决算工作。
加强档案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质量造林工程的档案管理,实施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专人保管。档案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档案资料。并按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立卷归档。
1、造林作业设计(含作业设计说明书、图、表、卡等)和造林作业设计审批文件;
2、主管单位与实施主体签订的项目管护责任合同书;
3、主管部门检查验收材料(含主管部门检查报告、检查验收表格等);
4、日常管理资料,如宣传材料、公示公告、相关文件、年度最佳材料等。
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负责不定期对计划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对疏于管理、监管不力、项目进展迟缓、不及时上报进度报表、擅自调整建设内容和规模的,将采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外、要撤销项目、收回资金。要对项目实施单位的计划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进行跟踪监督检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计划进行,
项目建设过程日常监管责任:项目建设单位要切实履行好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监管的主体责任,加强项目管理。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要严格落实投资计划的执行和项目实施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制定监管计划。日常监管责任人应随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做到“三到现场”,及开工到现场、建设到现场、竣工到现场,并及时主动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信息反馈管理要抓好项目信息反馈和统计报告工作,切实落实项目进展及执行情况定期报送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必须按林业投资计划在线运行监管平台的要求,并在每月5日前将本批计划项目开工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等数据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及时准确上报上吉林也主管单位,发挥信息反馈的决策参谋作用。重大信息要随时上报,以便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劳动安全管理,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保护劳务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保护规定,设计和生产运行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安全法》,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项目涉及人员的安全、卫生和健康。
严格安全生产标准和作业规定,消除隐患,强化安全防疫措施,建立健全必要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成立以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为组长,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管理,由项目实施单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实施。
1、项目建立和落实责任制。
2、开展基层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3、对管护工作情况进行技术指导、检查监督施工和验收。
4、建立项目工程信息管理档案。档案建立内容按档案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执行。
5、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拨付及监督使用。
6、建立项目资金专账,管理核算项目资金。根据项目验收合格程度,兑现实施单位建设资金。
1、项目法人制
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为项目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项目施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批、监督检查,对项目负总责,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工程监理制
项目工程由项目建设单位聘请有监理资质的相关单位进行监理。监理单位依据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程和工程设计文件、监理合同等,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
监理单位主要承担施工阶段的监理,专业监理人员对基础设施工程的全程进行旁站监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3、项目招投标制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对符合招投标建设的内容进行公开招标。
严把作业设计关。作业设计严格按照《林业工程作业设计的技术规程》的标准编制,将任务落实到地块,严禁闭门造册。通过现地小班调查、勾绘及面积测量,确定合理的植被配置模式和造林树种,完成作业设计工作。作业设计时严格把关,特别在地类选择上要严格把关,确保作业设计质量。
严把实施和检查验收关。加强对各工序的跟班检查,在一个工序不合格的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抓好自查工作,必须严肃纪律,把好人情关,严禁弄虚作假,确保工程质量。自查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发现问题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采取相关调控措施。
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建立专账进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实行报账制、杜绝单位和个人挤占、截留、挪用和层层克扣等违纪行为。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依据财务原始凭据,审核后予以报账。
严格按照《林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细则》的规定,建设单位完工后及时开展县级自查验收,严格按照绩效管理的目标要求,开展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并分类汇总验收资料,申请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验收的主要内容:一是项目执行情况,是否按建设规模和年度计划完成任务;二是项目质量,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按有关技术标准验收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三是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审查资金到位、管理、使用情况;四是档案管理,重点验收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1、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园区1号-5号路边造林地管护项目项目位置图。
2、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园区1号-5号路边造林地管护项目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