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技术标准和要求
(技术条款)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概况及工程背景
1.1.1 项目概况
项目区辖属玛曲县,玛曲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经 100°46′~102°29′,北纬
33°06′~34°33′。西与青海省久治、甘德、玛沁县接壤,东南与四川省若尔盖、阿坝县隔黄河相望,西北紧连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东北与碌曲县为邻。玛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甘南、黄南、果洛、阿坝四个民族自治州的中心地带,距省城兰州 453km,距成都 580km, 距九寨沟 380km,距州政府合作 180km,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三省结合部畜产品交易、商贸流通集散地的旱码头,已成为该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窗口。
玛曲,藏语是“黄河”之意。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境内海拔 3500
—4800 米,国土总面积 10190 平方公里,辖 6 镇 2 乡 1 场 1 站 41 个行政村(牧业生产队), 总人口 5.82 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 89%以上,牧业人口 4.31 万人)。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
17.3 亿元,同比增长 2.3%;牧业增加值 7.79 亿元,同比增长 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4.24 亿元,同比下降 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7574 元,同比增长 7%;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9959 元,同比增长 8%。2018 年底,全县牲畜存栏量为 94.14 万头(只、匹)、240 万个羊单位,畜牧业是牧民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
2018 年全县用水总量 364.85 万立方米,占全县产水总量的 0.03%。从水源构成看,地下水开发上升较快,主要是“十二五”期间解决联户牧场及分散人口众多。供水工程形式以大口井为主,用水量 5 年间增长 22.15 万立方米,达到 72.5 万立方米,预计 2020 年达到 76.5 万立
方米,主要是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快速上升。县级总河长 2 人,县级河长 9 人,乡级总河长
18 人,乡级河长 82 人,村级河长 22 人;县级总湖长 1 人,县级湖长 1 人,乡级湖长 1 人,
实行一河(湖)一策,2018 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0.1 亿立方米,实际用水总量为 364.85 万立方米。
玛曲县应急水源工程位于玛曲县,工程为玛曲县天池水源地,尼玛寺院水源地,玛曲水厂取水口,玛曲水厂厂区,木西合新建水源和水源维修工程,欧拉秀玛水源维修工程,欧拉镇水源维修工程,沙河、扎西牧民定居点更换管线工程。
1、玛曲县天池水源地水源为泉水,取水型式为截引,截水后接入天池蓄水,天池修建较早, 为露天水池。由于长时间的运行,现状池体和池壁出现破损现象且淤积情况比较严重,溢流道破损较为严重,造成蓄水安全问题、群众饮水不稳定等问题。现状蓄水池有围栏防护设施, 防护栏有损坏、缺失的现象。天池水源地供水主管道为 DN500 钢管,部分锈蚀和破损。天池水源地 800m³蓄水池及预处理设备间修建完善,修建有围墙防护。天池水源地整体未见标识标牌等宣传设施。
2、尼玛寺院水源地水源为泉水,取水形式为截引,截引后先经过下方预沉池,后接入天池
800m³蓄水池进行预处理。水源地泉水位于行洪沟道,在雨季沟道洪水含尼沙量较大,造成取水口和预沉池淤积比较严重,迫切需要清淤处理。水源地位于尼玛寺院寺院僧侣居住区。区域内未见水源地标识标牌等宣传设施。
3、玛曲水厂水源为黄河水,取水口位于水厂西南侧约 1.5km 处,现状取水口场地已硬化,进场道路部分硬化,边坡已防护。取水口为一级水源地,取水口上下游未见防护措施,厂区及周边未见水源地标识标牌等宣传设施。
4、玛曲水厂厂区的预沉池的保温、厂区生产及生活废水处理问题及预沉池排泥排污处理问题。根据施工工艺,水厂从取水口由抽水泵站抽取黄河水,经输水管进入预沉池,加水玻璃,去除水中泥沙,两座预沉池为露天,水厂投入运行后,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温度较低,低温低浊,容易出现冻结问题,沉淀效果不佳,影响后续水处理过程。水厂位于城市边缘,场外并未配套建设相应的市政供、排水网,且厂区地势较低,导致厂区生产及生活废水无法接入市政供水管网之中。 原设计中水厂供热为独立热源,厂区内锅炉供热。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10t 级以下小型锅炉已淘汰,因此供热经协调接入市政供热管网。
5、木西合乡冬季水源供水不稳定,在木西合想东北侧山区里选择一处泉水水源,采用截墙取水,集水后有 DN90PE 管引水并入主管网。木西合现状水源经过长时间运行,需对水源进行维护清淤。城区主管网有部分管破损、冻管线需要更换。
6、欧拉秀玛乡现状水源经过长时间运行,需对水源进行维护清淤。
7、欧拉镇现状水源经过长时间运行,需对水源进行维护清淤。
8、沙河、扎西牧民定居点抢修及更换管线工程。
1.1.2 工程背景
2005 年党中央、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藏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甘肃省藏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藏族的发展仍存在特殊的困难和问题。2008 年 11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青海省等省藏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34 号),
为贯彻国发【2008】34 号文件,甘肃省人民政府以甘政发【2009】30 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支持关于支持青海省等省藏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甘南州玛曲县是我省藏区,也是藏族与其他民族共同聚居的民族自治的地方。对其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 2012 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有明显改善,植被覆盖度、“三化” 草原治理率、水资源涵养能力逐步提高,水土流失防治面积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 2020 年,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全面实现,2019 年 8 月起,玛曲县水务局安排水厂管理人员开展应急水源安全情况摸排工作,全面掌握玛曲县应急水源现状,了解当前玛曲县应急水源供水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补充,逐步梳理制定解决方案。
玛曲水厂建于 2016 年,由甘肃省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完成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近期 2020 年日处理 0.9 万 m3,远期 2030 年日处理 1.8 万 m3,包括取水泵站,1.835km 输水管道,干管 1.02km,水厂占地 20.8 亩,包括水处理设施间、综合楼(含机修、食堂、库房于一体)、变配电及柴油机房、送水泵房、锅炉房、传达室、预沉池、清水池等,目前已建成投产。其净水工艺流程为原水→辐流式预沉池→机械混合材→网格絮凝池→协管沉淀池→气水反冲均质滤料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用户。
2019 年 10 月,由济南市水利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玛曲县应急水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保温厂房、污水管道及水源维修,其中:①保温厂房建筑基底面积 1664.64m2,地上结构形式为门式钢架结构;平面呈矩形,其顶棚平面尺寸 B×L=30.6m×54.4m,主体高度 11.4m,采用灌注桩基础。水表井 1 座,污水检查井 3 座;
②污水管道:新建废水调节池 1 座,平面尺寸为 12m×12.3m×4.65m,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化粪池 1 座,平面尺寸为 2.95m×1.35m,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沿建设路南段敷设配套废水压力管线 1066m,检查井 3 座。③水源维修及清淤 4 处,其中人工清淤 7.63 万 m3,
夯填反滤料 1000m3,水源保护 450m。
2020 年 3 月初,受玛曲县水务局委托,广晟昊兴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玛曲县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方案》的勘察设计工作,在充分认识项目的前提下,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测量、踏勘工作,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广泛征集当地移民及群众、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意见及建议。在综合分析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围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进行了本项目的设计工作。
1.2 水文
1.2.1 流域概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尼玛寺院沟道流域面积 1.52km2,沟道长度 2.15km,平均纵坡
88.37‰;木西合乡水源地,流域面积 12.5km2,沟道长度 8.1km,平均纵坡 95.56‰。
尼玛寺院沟道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45.6 万 m3,多年平均径流量 Q0=0.014m3/s;木西合乡沟道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375 万 m3,多年平均径流量 Q0=0.119m3/s。
考虑到铁一院公式适用于无实测资料地区的经验性洪水计算公式,公式中较好的反映了与产流有关的河道特征、流域集水面积、流域形状、植被覆盖情况等影响因素,能够基本反映出本地区洪水的特性,且铁一院法在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应用广泛。考虑到工程区设计洪水与历史洪水调查成果比较,因此铁一院法计算得到设计洪水作为本工程设计洪水。尼玛寺院水源地设计洪峰流量 4.38m3/s,木西合乡水源地设计洪峰流量 18.47m3/s。
1.3 工程地质
(SL687-2014)对Ⅲ型抗震设防烈度提高 1 度,因此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
0.97m,根据工程当地实际情况管道埋深应取 1.7m 以上。综合考虑,本次工程管道埋深取 2m。
玛曲县应急水源工程位于玛曲县,工程为玛曲县天池水源地防护,尼玛寺院水源地清淤,玛曲水厂取水口防护,玛曲水厂厂区的预沉池的保温、厂区生产及生活废水处理问题及县城应急水源淤积问题。根据工程现状,提出本工程任务为:
①水源工程
②管道工程
1)通过修建污水管道及污水池,解决由于地势,导致厂区生产及生活废水无法接入市政供水管网之中的问题。
③水池工程
1)通过采取预沉池保温,解决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温度较低,低温低浊,沉淀效果不佳的问题,以保证后续水处理构筑物安全运行。
①水源工程
②管道工程
1)通过对沙河、扎西牧民定居点抢修及更换管线工程,保证牧民定居点供水的安全保证。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保温厂房、污水管道及水源维修、新建水源,新建和更换供水管道。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本工程为Ⅴ等小(2)型工程, 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及临时建筑物均为 5 级。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保温厂房、污水管道及水源维修、新建水源,新建和更换供水管道。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本工程为Ⅴ等小(2)型工程, 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及临时建筑物均为 5 级。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天池清淤 3412m³,蓄水池维修 5 处,防护围栏维修加固 120m。标识标牌 19 套。天池主管道更换维修 950m(DN500 内外涂塑无缝钢管),配套建设Ⅰ型闸阀井(D×H=1.5×1.5m)2 座。
尼玛寺院水源地取水口清淤 22m³,预沉池清淤 391.6m³,标识标牌 19 套。
玛曲水厂取水口防护 3350m,采用刺丝围栏。钢制大门一副,标识标牌 25 套,道路硬化 1000m。
①保温厂房建筑基底面积 1664.64m2,地上结构形式为门式钢架结构;平面呈矩形,其顶棚平面尺寸 BxL=30.6mx54.4m,顶棚采用透明采光瓦,主体高度 11.4m,采用扩大基础。水表井 1 座,污水检查井 3 座;
②给排水工程:新建生产污水池 1 座,平面尺寸为 18.8.m×11.2m×4m,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化粪池 1 座,平面尺寸为 2.95m×1.35m,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沿建设路南段敷设配套废水压力管线 822m,生活污水管线 822m。厂区内新建雨水管线 50m,闸阀井 7 座;
③供热管线:供热管线从北侧的城市供热管线接入厂区厂房及生活区,采用 DN159 聚氨酯保温钢管 900m。
新建水源工程一座,采用截墙取水,供水管线 1200m(DN90PE 管),配套建设Ⅱ型闸阀井(D
×H=1.2×1.2m)3 座。取水口防护 250m,采用刺丝围栏。水源维修一处,管道维修工程 1426m
(De90PE 管 726m,De75PE 管 700m)。水源清淤 26.4m³。
水源维修一处。取水口防护 150m,采用刺丝围栏。水源清淤 42.35m³。
水源维修一处。取水口防护 180m,采用刺丝围栏。水源清淤 47.85m³。
更换管道工程:沙河定居点更换主管道(De110,PE100 级管 1.60Mpa)760m,支管道(De90,PE100级管 1.60Mpa)1800m;扎西定居点更换主管道(De110,PE100 级管 1.60Mpa)520m,支管道
(De90,PE100 级管 1.60Mpa)1443m。
玛曲县城区现状供水水源为天池水源、尼玛寺院水源已经玛曲县应急水源,其中天池水源、
尼玛寺院水源泉水水源,应急水源为黄河水,木西合水源为泉水。
截水墙垂直河道水流方向布置,截水墙长 17m,(可根据实际地形调整)。截水墙总高度 2.45m,采用滤料+廊道+截水墙的方式取水,主要以截引渗水为主。
截水墙墙体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截水墙底部采用原土翻夯厚 1.5m,压实度为 0.95。滤料分为 3 层,分别为最外层粒径为 10~20mm 的滤料,中间层采用粒径为 20~60mm 的滤料,最内层采用粒径为 70~150mm 的滤料。
本工程为单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刚架最大计算跨度为 30.000m,柱顶标高 11.400m。刚架采用 H 型钢,屋面梁与钢柱为刚性连接;檩条为冷弯薄壁 C 型钢。本工程总建筑面积
1664.64m²(计算容积率面积 3329.28 平方米),建筑层数:1 层;建筑高度:11.70m,室内外高差 0.30m。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采用 C35;地梁、板为 C30;圈梁、构造柱采用C25。本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易于
替换的构件(如檩条)设计使用年限为 25 年。
化粪池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浇筑,壁厚 20cm,平面尺寸为 2.95m×1.35m,底板采用 C25 砼钢筋混凝土现浇,厚 25cm。基础采用 50cm 原土翻夯+30cm10%水泥土+10cmC15 混凝土垫层,原土翻夯及 10%水泥土。超出建筑物边界 0.5m,C15 混凝土垫层延出建筑物边界 0.1m。周边采用原土夯填,压实度不小于 0.95。
原厂区絮凝沉淀池的排泥水和滤池反洗产生的废水,因无法排放,直接影响了水厂的正常生产,同时水厂工作人员的生活废水也不能及时排放。为解决此问题,本工程设计厂区生产污水池 1 座,分两格,便于调节池检修维护。污水池内经潜水搅拌机混匀,通过潜水排污泵沿建设路南延段输送至建设路与沃特路交叉处现状污水检查井内,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参考图集 05S804《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图集》。
主要设备:
潜水排污泵 Q=50m³/h,H=25m,N=7.5kW,4 台,3 用 1 备; 潜水搅拌机 N=5.0kW,Φ400,共两台;
池体尺寸:18.8m×11.2m×4m。
①I 型闸阀井设计
本工程设 I 型闸阀井共 4 座。
矩形钢混闸阀井净尺寸为 1.5m×1.5m×1.6m(长×宽×高),边墙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浇筑, 墙厚 15cm,顶部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顶板,盖板厚 15cm,预留人孔及支座,人孔设φ900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盖,厚 7cm,沿井壁布置钢爬梯,底板为现浇 C25 钢筋混凝土,厚 15cm,底板下分别设 10cm 厚 C15 混凝土垫层,30cm 厚 10%水泥土垫层,底部采用原土翻夯厚 0.5m, 压实度为 0.95。底板设 C20 混凝土支墩。
②Ⅱ型闸阀井设计
本工程设 I 型闸阀井共 8 座。
考虑管道阀组设备安装管理,在配水管道沿线阀组设备处分别设相应的阀门井,阀门井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闸阀井,净尺寸为 1.2m×1.2m×1.6m(长×宽×高),边墙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浇筑,墙厚 15cm,顶部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顶板,盖板厚 15cm,预留人孔及支座,人孔设φ900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盖,厚 7cm,沿井壁布置钢爬梯,底板为现浇 C25 钢筋混凝土,厚
15cm,底板下分别设 10cm 厚 C15 混凝土垫层,30cm 厚 10%水泥土垫层,底部采用原土翻夯厚
0.5m,压实度为 0.95。底板设 C20 混凝土支墩。
本项目位于玛曲县县城郊区,各工程点分布于玛曲县周边,项目区内县乡级公路四通八达, 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施工用水、用电等条件良好。
玛曲县应急水源工程位于玛曲县尼玛镇,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工程所需材料及设备可由汽车直接运至工地。
工程区所在地为玛曲县尼玛镇,距离合作市平均距离约 180km,交通便利,且县城具备生产修配和加工能力,同时施工队伍所需生活用品由玛曲县城当地就近解决供应。
本工程所需钢材及管材从合作市采购供应,平均运输距离 180km,水泥、砂石料及其他建筑材料从当地采购供应,平均运输距离 30km,供料方式采取施工单位现场采购、自行运输的方法,载重汽车运往工地,材料加工均在现场进行。
工程区内大部分地段分布有 10KV 输电线路通过,电力充足,满足施工用电,施工时通过变压器降压后接引使用;无输电线路通过地段,可采用柴油发电机补充。施工用水由项目区蓄水池中抽取。
工程所需油料由当地加油直接供应,平均运输距离 5km。
本次施工用料选择在当地砂石料场购买,其质量和产量满足要求,平均运距为 30km,可直接购买拉运。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由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工期组成。根据工程规模、工程量和施工条件,并考虑建设单位意见,确定施工总工期为 4 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 0.5 个月,
主体工程施工期 3 个月,工程完建期 0.5 个月。
本工程占地主要涉及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
永久占地范围为玛曲水厂取水口及水源地防护占地、闸阀井占地。
临时占地主要范围:施工营地、管道工程施工时临时占用的草地。通过现场调查,占地类主要为牧场草地。
本项目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生产、生活废污水,固体废物,废气、粉尘和噪声等,相应的保护措施有水质保护、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理、废气、粉尘和噪声防护等。
供水工程本身无污染物排放,仅在工程建设期间,因施工机械、人员的进入,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施工“三废”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范围小, 历时短,并可以在工程施工中加以控制和减轻,不会到当地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水源地防护,水源和水池清淤、水池维修加固、保温厂房、水池工程、管线工程、泵房工程等,为防止工程开挖、回填、弃渣等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各施工场地应在其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开挖时的表层土,完工后,及时回填,防止雨水冲刷。在施工中尽可能减少植被损失,妥善解决弃渣,完工后尽快恢复植被,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通过安全分析评价,本工程在劳动安全措施、工业卫生措施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危害和有害因素,可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为保证各项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施落实到位,达到真正安全生产,安全运营管理时,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配置温度计等检测设备和宣传栏等安全宣传设备,还要配备扫帚、喷雾器、消毒液、灭鼠药等工具和用品,定期对办公、宿舍区和周围环境进行清洁大扫除、消毒和灭鼠工作。平时加强对职工安全卫生的教育和宣传。
本工程主要是以农村生活用水为主,无发电、防洪等要求。工程建设消耗能源主要为施工建设期中的能源消耗和运行期的能源损耗。从节能的角度看,本工程在设计中选择符合节能标准的设备,同时在输水线路布置、输水方式中选择了最优的输水方案。在工程招标和施工详图阶段还将进一步优化,考虑节能措施。工程管理设施及设备应节能、高效,其配置应少而精。
在施工期,制定能源管理措施和制度,防止能源无谓消耗,对进场人员加强宣传,强化节能意识,对施工设备制定和工程施工特点相符合能耗指标和标准、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加强对能源储存的安全防护、防止能源损失,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做好施工设备的管理和调度。
在运行期,对各种耗能设备运行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措施和制度,合理安排主要设备的维护
和检修,降低能耗。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节能培训,操作人员要有节能上岗证,制定用电、用油等燃料使用指标或定额,强化燃料管理,合理安排、优化运行方案。
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遵照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卫生厅联合下发的甘水发(2001)270 号文件《关于下发甘肃省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 保证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
为保证工程按时开工建设,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玛曲县水务局成立相应的项目法人机构,具体负责该工程的建设管理。项目法人机构下设办公室、财务组、工程组、安全组、质检组、综合组。
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国民经济评价计算的指标主要有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等。根据前述计算条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本项目内部收益率为 8.21%,经济净现值 33.08 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 1.01。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玛曲县应急水源工程特性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一 |
基本情况 |
|
|
|
1 |
项目位置 |
|
|
玛曲县 |
二 |
主要建设内容 |
|
|
|
1 |
天池水源地 |
|
|
|
(1) |
清淤 |
m³ |
3412 |
|
(2) |
防护网维修加固 |
m |
120 |
|
(3) |
水池维修加固 |
处 |
5 |
|
(4) |
标识标牌 |
个 |
19 |
|
(5) |
更换主管道 |
m |
950 |
|
(6) |
Ⅰ型闸阀井(D×H=1.5×1.5m) |
座 |
2 |
|
2 |
尼玛寺院水源地 |
|
|
|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进水口清淤 |
m³ |
22 |
|
(2) |
预沉池清淤 |
m³ |
391.6 |
|
(3) |
标识标牌 |
个 |
19 |
|
3 |
水厂取水口 |
|
|
|
(1) |
防护网 |
m |
3350 |
|
(2) |
钢制大门 |
副 |
1 |
|
(3) |
标识标牌 |
个 |
25 |
|
(4) |
道路硬化 |
m |
1000 |
|
4 |
水厂厂区 |
|
|
|
(1) |
保温厂房 |
座 |
1 |
|
(2) |
污水调节池 |
座 |
1 |
|
(3) |
生活污水池 |
座 |
1 |
|
(4) |
.输配水工程 |
|
|
|
(5) |
雨水管 |
m |
50 |
|
(6) |
生活污水管 |
m |
822 |
|
(7) |
排污管 |
m |
822 |
|
(8) |
供热管道 |
m |
900 |
|
(9) |
附属工程 |
|
|
|
(10) |
Ⅰ型闸阀井(D×H=1.5×1.5m) |
座 |
2 |
|
(11) |
Ⅱ型闸阀井(D×H=1.2×1.2m) |
座 |
5 |
|
5 |
木西合乡水源 |
|
|
|
(1) |
水源截墙工程(17m) |
座 |
1 |
|
(2) |
输水管线工程 |
m |
1200 |
|
(3) |
Ⅱ型闸阀井(D×H=1.2×1.2m) |
座 |
3 |
|
(4) |
水源维修工程 |
处 |
1 |
|
(5) |
管道维修工程 |
m |
1426 |
|
(6) |
清淤 |
m³ |
26.4 |
|
(7) |
水源防护 |
m |
250 |
|
6 |
欧拉秀玛乡 |
|
|
|
(1) |
水源维修工程 |
处 |
1 |
|
(2) |
清淤 |
m³ |
42.35 |
|
(3) |
水源防护 |
m |
150 |
|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7 |
欧拉镇 |
|
|
|
(1) |
水源维修工程 |
处 |
1 |
|
(2) |
清淤 |
m³ |
47.85 |
|
(3) |
水源防护 |
m |
180 |
|
8 |
牧民安置点更换管道工程 |
|
|
|
(1) |
沙河定居点 |
m |
2560 |
|
(2) |
扎西定居点 |
m |
1963 |
|
三 |
施工组织设计 |
|
|
|
(1) |
总工期 |
月 |
4 |
|
四 |
工程投资 |
|
|
|
(1) |
工程总投资 |
万元 |
1805.48 |
|
① |
工程部分投资 |
万元 |
1755.76 |
|
② |
建筑工程 |
万元 |
1441.26 |
|
③ |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
万元 |
33.37 |
|
④ |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
万元 |
4.73 |
|
⑤ |
施工临时工程 |
万元 |
31.09 |
|
⑥ |
独立费用 |
万元 |
161.7 |
|
⑦ |
基本预备费 |
万元 |
83.61 |
|
(2) |
移民环境部分 |
万元 |
49.72 |
|
① |
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 |
万元 |
20.52 |
|
② |
水土保持工程 |
万元 |
7.88 |
|
③ |
环境保护工程 |
万元 |
21.32 |
|
五 |
经济评价 |
|
|
|
(1) |
动态投资回收年限 |
年 |
9.81 |
|
(2) |
经济内部收益率 |
% |
8.21 |
|
(3) |
经济净现值 |
万元 |
33.08 |
|
(4) |
经济效益费用比 |
|
1.01 |
|
2.1 流域概况
玛曲县属黄河流域,黄河干流在玛曲县境流程 433km,流域面积 10180km2,玛曲县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 25.87 亿 m³,是黄河上游补给水量的重要来源,占黄河流域甘肃段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 125.16 亿 m³的 20.7%。黄河沿~玛曲区间是黄河源区主要产水区域,其集水面积
65118km2,占黄河源区总集水面积 53.4%,其多年平均天然来水量达到了 138.43 亿 m3,占河源区天然径流量比例达 67.5%。境内地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
3300~4806m 之间。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尼玛寺院沟道流域面积 1.52km2,沟道长度 2.15km,平均纵坡
88.37‰;木西合乡水源地,流域面积 12.5km2,沟道长度 8.1km,平均纵坡 95.56‰。
项目区属青藏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寒冷湿润,光照丰富,雨量充沛,长冬无夏, 春秋短暂,水热同季,全年有霜,降水集中于温暖季节,且多雷雨冰雹,冬季严寒多分,气候干澡,据玛曲县气象站 1985 年—2014 年资料统计,区内平均气温 2.0℃,最热月 7 月平均气温 11.6℃,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8.6℃,牧草生长期 190 天,年降水量 590.4mm,日照时数 2591.9 小时,区内气候高寒湿润,亚高山草甸草场为主体,平均风速为 2.1m/s,年最大风速为 20.7 m/s,最大冻土深度 97cm,最大积雪深度 18cm。气象统计资料见表 2-1。
表 2.2-1 玛曲县气象统计资料表
项目 |
单位 |
月 份 |
年均值 |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 月 |
十二 月 |
|||
平均气温 |
℃ |
-8.6 |
-5.7 |
-1.6 |
2.8 |
6.3 |
9.5 |
11.6 |
10.9 |
7.6 |
2.5 |
-3.3 |
-7.4 |
2.0 |
极端最高 气温 |
℃ |
14.5 |
15.4 |
18.3 |
23.6 |
23.0 |
24.2 |
25.1 |
24.7 |
23.5 |
21.5 |
15.0 |
13.6 |
25.1 |
极端最低 气温 |
℃ |
-28 |
-24.4 |
-20.9 |
-13.6 |
-8.6 |
-3.4 |
-2.7 |
-4.0 |
-7.0 |
-12.9 |
-22.4 |
-23.8 |
-28.0 |
降水量 |
mm |
4.8 |
7.0 |
13.7 |
27.2 |
71.4 |
101.6 |
128.8 |
103.2 |
83.8 |
41 |
6.1 |
1.8 : |
590.46 |
蒸发量 |
mm |
60.9 |
72.3 |
107.3 |
135.1 |
147.9 |
138.7 |
148.1 |
140.9 |
100 |
81.2 |
67.7 |
60.0 |
1259.8 |
日照时数 |
h |
228.2 |
205.3 |
224 |
227.5 |
221.9 |
194.1 |
216.5 |
223.1 |
178.9 |
201.3 |
231.4 |
237 |
2591.2 |
最大冻土 深度 |
cm |
90 |
97 |
94 |
91 |
7 |
0 |
0 |
0 |
5 |
10 |
27 |
65 |
97 |
平均风速 |
m/s |
2.1 |
2.2 |
2.4 |
2.6 |
2.5 |
2.3 |
2.0 |
1.8 |
1.8 |
1.8 |
1.9 |
2.1 |
2.1 |
各月最大 风速 |
m/s |
19.0 |
17.7 |
19.0 |
19.0 |
20.7 |
17.7 |
15.0 |
15.0 |
12.7 |
15.3 |
15.7 |
17.7 |
20.7 |
相应风向 |
|
WNW |
WNW |
WNW |
NNW |
NNW |
W |
NNW |
W |
NE |
NW |
NW |
WNW |
WNW |
最大积雪 深度 |
cm |
9 |
11 |
18 |
11 |
8 |
2 |
0 |
0 |
2 |
9 |
13 |
10 |
18 |
相对湿度 |
% |
45 |
48 |
53 |
59 |
66 |
72 |
74 |
76 |
77 |
70 |
55 |
45 |
61 |
备注 |
|
蒸发量统计为 1985 年~2014 年资料系列 |
|
工程区所在地无实测的水文资料,径流量计算依据甘肃省《甘肃省地表水资源》中径流深等值线查算。根据流域形心位置,从《甘肃省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中查得: 流域形心处径流深取 300mm。
年径流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Q0—年径流量,m3/s;
F—工程区以上流域面积,km2;
h—年径流深,mm;
T—一年的时间,以秒计。
由上式计算,尼玛寺院沟道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45.6 万 m3,多年平均径流量 Q0=0.014m3/s; 木西合乡沟道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375 万 m3,多年平均径流量 Q0=0.119m3/s。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集中式供水工程的防洪设计应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2014)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的有关规定。项目区主要建筑物为 5 级,项目区防洪标准采用 10 年(p=10%)一遇设计,20 年(p=5.0%)一遇校核。
本工程主要涉及尼玛寺院沟道、木西合乡沟道,流水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流域坡面较陡, 汇流时间较短,易形成陡涨陡落、峰高量集中的短历时洪水。据调查,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
7~9 月,且以单峰出现为多。
工程区涉河断面主要为尼玛寺院水源地取水点断面、木西合乡水源地取水点断面,该断面流域特征值由 1:50000 地形图量算,见表 2.4-1。
表 2.4-1 涉河工程段流域特征值表
涉河项目 涉及河段 F(km2) L(km) J(‰)
尼玛寺院水源地 尼玛寺院沟道 1.52 2.15 88.37
木西合乡水源地 木西合乡沟道 12.5 8.1 95.56
(一)洪水特性
工程区河流为山区型河流,洪水成因一致,均为暴雨洪水,具有洪水过程尖瘦而洪峰大之特点。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在 7、8、9 月份。
(二)洪水计算
工程区内河道设计洪水按照《甘肃省暴雨洪水图集》中的推理公式法、铁一院公式法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多种方法分析计算,综合比较,合理选用。
铁一院公式适用于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以及流域面积小于 100km2 的小流域,是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及铁道部科学院西南研究所三个单位通过洪水实测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的地区洪峰流量计算公式:
洪峰流量:Qp=[]
式中:Qp:不同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m3/s);
k1:产流因子,k1 =0.278SF
其中:S:面平均暴雨参数(mm/s)
F:流域面积(km2);
k2:损失因子,k2 =RSr1-1 其中:R:损失系数,1.10
r1:损失指数,0.76;
x:山坡和主河槽综合汇流因子,x=K1+0.95K2 其中:K1:主河槽汇流因子,K1=
K2:山坡汇流因子,K2= 其中:L1:主河槽长度(Km)
A1:主河槽流速系数,根据α0 和 m1 值由主河槽流速系数表查得
α0:断面扩散系数,可在出口断面附近选取有代表性的断面,量取其一米水深时相应河宽之半(m)
m1:主河槽沿程平均糙率系数
I1:主河槽平均坡度(‰)
L2:流域坡面长度(Km)
I2:山坡平均坡度(‰)
A2:坡面流速系数,由坡面流速系数值表查得;
Y:反应流域汇流特性的指数,根据 K1/K2 值由 y 值表查得;
P1:形成洪峰流量的同时汇流的时间系数,与流域的汇流形状指数γ(根据 K1+K2 值由γ值表查得)和 n,有关;
n,:随暴雨衰减指数 n 而变的指数,n,=Cnn,Cn=
其中:n——暴雨衰减指数,当 t≤1 小时 n 取 0.55~0.6
t>1 小时 n 取 0.7~0.75
P:形成洪峰流量的同时汇流面积系数,P=1-(1-P1)γ。其采用参数及计算结果见表 2.4-2 与 2.4-3。
表 2.4-2 铁一院公式洪峰流量选用参数
推理公式法适用于汇水面积小于 300km2 的流域,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都可使用,设计洪峰流量计算公式为:
断面位置 |
F (Km2) |
L1 (Km) |
I1 (‰) |
L2 (Km) |
I2 (‰) |
A1 |
A2 |
尼玛寺院水源地 |
1.52 |
2.15 |
88.37 |
0.496 |
207.7 |
0.09 |
0.02 |
木西合乡水源地 |
12.5 |
8.1 |
95.56 |
0.823 |
391.3 |
0.22 |
0.02 |
Qp=
式中:Qp:设计洪峰流量(m3/s)
:洪峰径流系数当
当;
Sp:设计频率的雨强,(mm/h);
:汇流时间,(h);
n:暴雨衰减指数,当 t≤1 小时则 n 取 0.55~0.6,t>1 小时 n 取 0.7~0.75;
F:流域面积(km2);
tc:产流历时,(h);
:损失参数。
据上述公式计算的洪峰流量见表 2.4-4。表 2.4-4 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表
断面位置 流域面积(km2) 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3/s) 5% 10% 20% 50%
尼玛寺院水源地 1.52 5.15 3.97 2.97 1.81
木西合乡水源地 12.5 21.81 16.81 12.16 6.14
(三)合理性分析
各方法计算成果比较见表 2.4-5。
表 2.4-5 工程区流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
断面位置 面积
(km2) 河长
(km) 计算方法 不同保证率的设计值(m3/s)
P=5% P=10% P=20% P=50%
尼玛寺院水源地 1.52 2.15 铁一院公式 5.55 4.38 3.30 1.92
推理公式 5.15 3.97 2.97 1.81
采用值 5.55 4.38 3.30 1.92
木西合乡水源地 12.5 8.1 铁一院公式 24.52 18.47 13.07 6.46
推理公式 21.81 16.81 12.16 6.14
采用值 24.52 18.47 13.07 6.46
对比可知,推理公式法结果与铁一院公式结果相差不大,可以相互验证。考虑到铁一院公式适用于无实测资料地区的经验性洪水计算公式,公式中较好的反映了与产流有关的河道特征、流域集水面积、流域形状、植被覆盖情况等影响因素,能够基本反映出本地区洪水的特性, 且铁一院法在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应用广泛。考虑到工程区设计洪水与历史洪水调查成果比较,因此铁一院法计算得到设计洪水作为本工程设计洪水。
工程区流域植被良好,泥沙主要靠汛期洪水携带,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输沙在 6~9 月,占全年 80%以上,流域没有实测泥沙资料,所以来沙量计算根据《甘肃省地表水资源》中甘肃省悬移质多年平均年侵蚀模数分区图计算。查图该区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接近 220t/km2。
因无推移质实测资料,推移质输沙量采用比例系数(β)法概算,根据流域地形地貌和下垫面条件取比例系数β=0.15,按推悬比 15%计算推移质输沙量。
表 2.5-1 泥沙特征表
管道名称 集水面积
(km2) 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万 t) 推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万 t) 总输沙量(万 t)
尼玛寺院水源地 |
1.52 |
0.0334 0.005 0.0384 |
木西合乡水源地 |
12.5 |
0.275 0.041 0.316 |
2.6 冰情 |
|
|
项目区河道无冰情观测资料,根据本流域调查资料,玛曲县结冰日期一般在为 10 月底,个别
年份也有在 10 月中、下旬开始结冰,封冻日期 11 月 20 日,解冻日期 3 月底,全部融冰日期
4 月上旬,封冻天数 150 天左右。项目区河道冬季水小,无冰坝、冰塞等情况,对工程影响不大。
本次勘察主要针对新建及改造工程部分(主要包括保温厂房、水源工程、水池工程、管线工程、闸阀井工程等)进行勘察、试验及分析评价。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量见表 3.1-1。
表 3.1-1 完成勘测工作量表
项 目 |
内 容 |
单 位 |
比例尺 |
工作量 |
地质 |
1. 区域地质调查及复核 |
组日 |
1:20 万 |
2 |
2. 平面地质测绘 |
Km2 |
1:500 |
0.2 |
|
3. 上水管道纵剖面工程地 |
km/条 |
1:500 |
0.4/1 |
|
4. 地下水调查 |
组日 |
|
1 |
|
5. 料场调查 |
组日 |
|
1 |
|
勘 探 |
1.探坑 |
m/个 |
|
22.6/10 |
内业 |
1.报告 |
组日 |
|
1 |
工程区内黄河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径流,黄河河谷呈“U”字形。黄河两岸广泛发育河漫滩及不对称的Ⅰ、 Ⅱ、Ⅲ、Ⅵ级堆积阶地。Ⅰ级阶地阶面高出河床一般 3~6m,阶面平坦开阔,切割微弱, 宽 50~200m;Ⅱ级阶地阶面高出河床 6~8m,阶面宽 50~300m;Ⅲ级阶地阶面高出河床 22~102m,阶面宽 2400~3200 m、Ⅵ级阶地阶面高出河床 104~120m,阶面宽 500~
600m;拟建工程布置于Ⅵ级、Ⅲ级阶地面上,高程 3432~3515m。
工程项目区位于县城南侧黄河右岸的Ⅱ级阶地,高程 3400~3515m,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地势平缓宽阔。
工程区主要岩性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基岩地层出露于峡谷两岸山坡。分布的基岩地层主要为一套区域性浅变质岩系的二叠系下统积石山组(P1j)、三叠系中上统(T2-3)以及新近系
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少量变质矿物,单层厚度一般 0.3~1.0m,最大厚度可达 2m,呈中-巨厚层状,层状构造,岩性坚硬致密。板岩为黑灰色,主要由泥质矿物组成,隐晶质结构, 板状构造,单层厚度 0.3~30cm 不等,岩性较软弱,易风化。
①冲洪积(al-plQ2)腐殖质粉砂土:分布在Ⅵ级阶地表层,厚 0.2~0.6m,褐黑-黄褐色, 表层 0.1~0.2m 为草甸和腐殖质,下部为粉砂土,砂、粉、黏粒含量分别为:大于 50%、40%~
45%、5%~10%,疏松。
②冲洪积(al-plQ2)含块石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分布在Ⅵ级阶地,呈青灰色,块石、卵石、砾石、砂、黏粒含量分别约为:10%、20%、40%、27%、小于 3%;块石呈棱角-次棱角状,最大粒径 35 cm,岩性多为灰岩;卵石粒径一般为 6~12cm,粗砾粒径一般为 2~6cm, 卵砾石岩性以砂岩、灰岩为主,板岩、变质砂岩次之,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差,呈扁圆状、次棱角状。该层密实,未胶结,局部夹有土黄色洪积粉土质砂土透镜体,厚 0.1~0.6m,黏粒含量小于 8%,余为粉粒、砂粒,中密-密实。含块石砂砾石可见出露厚度大于 22m。
③冲洪积(al-plQ3)腐殖质粉砂土:分布在Ⅲ级阶地表层,厚 0.2~0.4m,局部低洼处或阶地前缘厚度可达 1.2~2.0m,褐黑-黄褐色,表层 0.1~0.2m 为草甸和腐殖质,下部为粉砂土,砂、粉、黏粒含量分别为:大于 50%、40%~45%、5%~10%,疏松。
④冲洪积(al-plQ3)砂砾石:分布在Ⅲ级阶地,呈青灰色,组成物以砂卵砾石为主;粗砾粒径一般 2~5cm,卵石粒径多为 6~8cm;卵石、砾石、砂、黏粒含量分别约为:10%、65%、
27%、小于 3%;卵砾石岩性以砂岩、灰岩为主,板岩、变质砂岩次之,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差,呈扁圆状、次棱角状。该层中密-密实,未胶结,局部夹有砂层透镜体,可见出露厚度大于 20m。
⑤冲洪积物(al-plQ4 1-3):分布于河床、河漫滩及Ⅰ、Ⅱ级阶地上。河床河漫滩组成岩性为砂砾石或(含砾)中细砂,厚度 5~15m 不等,局部段表部有厚 0.5~2.0m 冲洪积粉细砂。
Ⅰ、Ⅱ级阶地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砂土,厚度 0.4~2.5m 不等,下部为砂砾石或含砾中细砂。厚度 6~20m,颜色呈青灰-灰黄色,稍密-中密,砾石的岩性主要为砂岩、石英岩,少量花岗
岩,粒径一般 1~3cm,最大可见粒径约 7cm,分选性、磨圆度较好,局部夹砂层;(含砾) 中细砂,为灰黄-黄色,表部结构松散,下部结构稍密,水平层理明显,局部夹黏土层及条带, 其中砾石约占 15%~20%,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状。
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西端与康藏“歹”字型构造体系外围头部以及“河西系”的复合部位。工程区表层均由深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覆盖, 受构造断裂影响不明显,唯有不均衡的升降运动,但其基底由于各构造体系的复合,工程区构造形态较为复杂,褶皱断裂较为发育。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设防标准 50 年超越概率 10%,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建议工程抗震设防烈度按Ⅷ度设防。
工程区地质构造稳定,地层变化较小,不存在大的断裂带,不存在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其主要存在影响工程建设的物理地质现象有小型滑坡、冻胀、洪水侧蚀及塌岸等。
工程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性潜水,赋存黄河两岸的第四系堆积物和河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地下水丰富。项目区地下水埋深 20~100m,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上游孔隙性潜水、河水、基岩裂隙水以及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受黄河水水位的影响较大,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 1~3m,其径流方向一般由上游向下游、由阶地后缘向前缘,最终补给河水。
根据资料,净水厂处地下水位埋深大于 15m,埋深较大,对本工程无影响。场地地基土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3 工程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建议值
工程区管线主要布设于沟道阶地、沟坡及沟床中,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坡洪积粉质粘土、碎石土及砂砾石等。经现场勘察现对其岩性工程地质特性评价如下:
一、粉质粘土
广泛分布于各级阶地及山前斜坡地带上部,在Ⅰ、Ⅱ级阶地上分布最广,现均为草地。土黄~ 黄褐色,以粉粒为主,次为粘粒、砂粒,表层含植物根系,湿,可塑,土中含有 5-15%的砾石。该层厚度随地形厚度变化较大,厚 0.5~5m 不等。含水率 20~30%,天然干密度 1.52~
1.66g/cm3。
根据本次试验成果,结合同类工程分析类比,粉质粘土允许承载力[R]=0.12~0.20MPa,压缩模量为 Es=5~10MPa。
根据本次试验成果,结合同类工程分析类比,粉质粘土渗透系数 K=(2.3~4.6)×10-5cm/s, 具微透水性。
根据工程区内粉质粘土的密实度、颗分、密度等特征,并参照水流平均水深和平均流速,按 照《水力计算手册》(2006 年第二版)粘性土管线的允许不冲流速表,查得 V 允=0.40~0.55m/s。
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版)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地基土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二、砂砾碎石
冲洪积(Q4apl)砂砾石层广泛分布于沟道及阶地下部,青灰色,组成物主要为碎石、砾石,次为中、粗砂,及少量块石;碎、砾石磨圆度较差,多成次棱角状,碎、砾石岩石成份以板岩为主,次为变质砂岩、花岗岩等,分选性差,松散~稍密。
根椐颗分成果,结合同类工程分析类比,建议砂砾石允许承载力[R]=0.30~0.4MPa,变形模量 E=30~35MPa。
根椐颗分成果,结合同类工程分析类比,砂砾石渗透系数 K=(1~4 )×10-2cm/s,属强透水层。
三、碎石土
冲洪积、坡洪积碎石土分布于山前斜坡地带及部分沟道中,青灰~土灰色,组成物以碎石为主,次有砂土、块石,局部粉质粘土含量较高;块碎石磨圆度差,多呈棱角状,厚度随地形变化,松散~稍密。
结合同类工程分析类比:碎石土地基允许承载力[R]=0.25~0.35MPa,变形模量 EO=20~
35MPa;渗透系数 K=(3~5)×10-2cm/s,属强透水地层。四、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根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结合同类工程经验及类比分析,提出本工程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 3.3-1)。
表 3.3-1 工程区地层岩性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汇总表
地层 项目 |
全新统(Q4) |
全新统(Q4) |
三叠系(T) |
||
冲 沟 |
漫滩及Ⅰ、Ⅱ级阶地 |
―― |
―― |
||
冲洪、洪积 |
砂砾碎石 |
坡洪积粉质粘土 |
砂岩、页岩 |
||
渗透系数 |
(3~5)×10-2 |
(1 ~4)×10-2 |
(9~10)×10-5 |
―― |
|
地基允许承载 |
0.25~0.35 |
0.3~0.4 |
0.12~0.15 |
0.8~2 |
|
地基变形模量 |
20~35 |
30~35 |
5~10 |
1000~2000 |
|
临时开挖 |
水上 |
1:1~1:1.25 |
1:0.75~1:1 |
1:0.75~1:1.0 |
1:0.3~1:0.5 |
水下 |
1:1.5~1:1.75 |
1:1.25~1:1.5 |
1:1.5~1:1.75 |
||
永久开挖 |
水上 |
1:1.25~1:1.5 |
1:1~1:1.25 |
1:1~1:1.25 |
1:0.5~1:0.75 |
水下 |
1:1.75~1:2.0 |
1:1.5~1:1.75 |
1:1.75~1:2.0 |
||
摩擦系数 |
0.45~0.5 |
0.45~0.50 |
0.2~0.35 |
0.5~0.6 |
新建水源工程基础为砂砾碎石层,结构稍密~密实,厚 5~7m,磨圆度较好,级配较连续, 分选性差,成份为板岩、砂岩和少量砾岩碎屑,一般粒径 1.5~3cm、最大可达 8~15cm,无胶结,填充物为泥质及砂质,其中漂石含量 4.55 左右,卵石含量:8.4%左右,砾石含量:53.2% 左右,砂含量 33.7%左右,粉质粘土 0.25%左右,不均匀系数 62.92~67.30,曲率系数 0.21~
0.29,属级配不良砾,天然密度 1.92。中值粒径 d50=11.18~23.55mm,渗透系数 K=45~80m/d, 产生渗流破坏的类型为管涌破坏。建基承载力为 300~400KPa,变形模量 30~40Mpa,内摩擦角 29~32°,砂砾石摩擦系数 0.45~0.50,建议基槽临时开挖边坡 1:1.0~1:1.25。
保温厂房基础地层岩性上部为冲洪积(al-plQ3)含块石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组成物以砂卵砾石为主;粗砾粒径一般 2~5cm,卵石粒径多为 6~8cm;卵石、砾石、砂、黏粒含量分别约为:10%、65%、27%、小于 3%;卵砾石岩性以砂岩、灰岩为主,板岩、变质砂岩次之, 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差,呈扁圆状、次棱角状。该层中密-密实,未胶结,局部夹有砂层透镜体,可见出露厚度大于 20m。地下水埋深大于 15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地基土不均匀沉降、洪水冲刷以及基坑涌水问题。
建议:①将建筑物基础置于下部中密砂粒石层之上;②砂卵砾石层的允许承载力[R]=0.30~
0.35MPa,混凝土与砂砾石的摩擦系数 f=0.45~0.50;③砂砾石层开挖边坡比 1:1.0~1:
1.25;④施工期基槽开挖时存在基坑涌水问题,应进行施工排水方法或采用其他相应措施进行防护。
污水管线地层岩性为冲洪积(al-plQ2)含块石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呈青灰色,块石、卵石、砾石、砂、黏粒含量分别约为:10%、20%、40%、27%、小于 3%;块石呈棱角-次棱角状,最大粒径 35cm,岩性多为灰岩;卵石粒径一般为 6~12cm,粗砾粒径一般为 2~6cm,卵砾石岩性以砂岩、灰岩为主,板岩、变质砂岩次之,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差,呈扁圆状、次棱角状。该层密实,未胶结,局部夹有土黄色洪积粉土质砂土透镜体,厚 0.1~0.6m,黏粒含量小于 8%,余为粉粒、砂粒,中密-密实。含块石砂砾石可见出露厚度大于 22m,渗透系数大于 60m/昼夜。
建议:①污水管线管基为上部为草甸土及粉质壤土层,临时开挖边坡 1:0.75;②输水管管基岩性为砂卵砾石层,允许承载力[R]=0.30~0.40MPa,临时开挖边坡 1:1;③管道在接头处应做好防渗漏处理,确保排水安全。
由于管线埋深较浅只需布设在冻土层以下,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工程区冻土层深度为 0.97m, 根据工程当地实际情况管道埋深应取 1.7m 以上。综合考虑,本次工程管道埋深取 2m。建议:
①管线地基置于砂砾层之上,并严格防渗;②基槽开挖边坡 1:0.5~0.75;③管道在接头处应做好防渗漏处理,确保排水安全。④临时开挖边坡比 1:1~1:1.25;⑤对管槽进行平整夯实处理。
生产污水池及化粪池池基岩性为冲洪积(al-plQ2)含块石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呈青灰色,块石、卵石、砾石、砂、黏粒含量分别约为:10%、20%、40%、27%、小于 3%;块石呈棱角-次棱角状,最大粒径 35cm,岩性多为灰岩;卵石粒径一般为 6~12cm,粗砾粒径一般为
2~6cm,卵砾石岩性以砂岩、灰岩为主,板岩、变质砂岩次之,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差, 呈扁圆状、次棱角状。该层密实,未胶结,局部夹有土黄色洪积粉土质砂土透镜体,厚 0.1~
0.6m,黏粒含量小于 8%,余为粉粒、砂粒,中密-密实。含块石砂砾石可见出露厚度大于 22m, 渗透系数大于 60m/昼夜。
建议:①生产污水池及化粪池池基临水侧含块石砂卵砾石中的块石须清除,池基开挖中若遇粉土质砂土透镜体须全部挖除;②池基允许承载力 0.35~0.40MPa,池基础底面与池基之间摩擦系数 0.55~0.60;③含块石砂卵砾石临时开挖边坡值水上取 1:1.0~1:1.25,水下取
1:1.25~1:1.5;④生产污水池及化粪池基础须采取防冻胀破坏措施,取水池墙体须采取防冻融破坏措施。
3.4.5 闸阀井工程地质条件
闸阀井工程基础岩性上部为冲洪积(al-plQ3)含块石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组成物以砂卵砾石为主;粗砾粒径一般 2~5cm,卵石粒径多为 6~8cm;卵石、砾石、砂、黏粒含量分别约为:15%、29%、66%、小于 3%;卵砾石岩性以砂岩、灰岩为主,板岩、变质砂岩次之,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差,呈扁圆状、次棱角状。该层中密-密实,未胶结,局部夹有砂层透镜体,可见出露厚度大于 20m。地下水埋深大于 15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地基土不均匀沉降、洪水冲刷以及基坑涌水问题。
建议:①砂卵砾石层的允许承载力[R]=0.30~0.35MPa,混凝土与砂砾石的摩擦系数 f=0.45~
0.50;②砂砾石层开挖边坡比 1:1.0~1:1.25;③施工期基槽开挖时存在基坑涌水问题, 应进行施工排水方法或采用其他相应措施进行防护。
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混凝土粗、细骨料,采购于项目区附近砂场,运输方便,运距 20km 左右,质量尚好。
粗细骨料场:本次施工用料选择在当地砂石料场购买,其质量和产量满足要求,平均运距为
30km,可直接购买拉运。
类比附近相关工程可知,砂砾石天然密度 1.98g/cm3,砾石混合堆积密度 1.61~1.65g/cm3。砂砾石的表观密度 2.68~2.72g/cm3,孔隙率 38.41~41. 65%,吸水率 0.7~0.9%,压碎指标 5.5%,针片状颗粒含量 2.15~4.32%,粒度模数 6.60~7.0,砾石各项试验指标均符合混凝土粗骨料质量指标要求。
类比附近相关工程可知,砂的堆积密度 1.58~1.63g/cm3,表观密度 2.63~2.64g/cm3,孔隙率 39.79~40.12%,含泥量 1.21-2.32,平均粒径 0.31~0. 34mm 细度模数 2.76~3.12,砂的孔隙率略大,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混凝土细骨料质量指标要求。
施工用水的水源为已建水厂,可采用运水车运至施工现场。
3.6.1 结论
(SL687-2014)对Ⅲ型抗震设防烈度提高 1 度,因此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
0.97m,根据工程当地实际情况管道埋深应取 1.7m 以上。综合考虑,本次工程管道埋深取 2m。
质作用。
3.6.2 建议
(1)建议砂砾石临时开挖边坡:水上 1:1,水下 1:1.25~1:1.5。
本工程建设标准根据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 号文)与中国水利学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 18—2018)的要求:
该要求作为本次设计保证的评价依据,实际取值是基于该要求后执行《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
(2017 版)》、《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取值。
(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年版);
(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