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书
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 年)
项目任务书
2020 年 6 月
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其中,专项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规划层级中的关键一类,是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 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做出的专门安排,是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未来新编的专项规划均需要适应和融入到新的空间规划体系中。
绿地系统作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年)(2016 年修订)》指导下,我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珠海市获得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但该规划将于今年年底到期,因此需要按照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重新进行编制。此外, 从现实层面来看,当前全市绿地系统仍存在分布不均衡、人均指标偏低、规划绿地难以落地实施等现实问题,也需要通过新一轮规划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制定落地可行的规划方案。
面对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如何面向落地实施,科学编制新型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指导我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工作,更好地支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特开展本次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与全市及各分区在编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协调和衔接,并进行深化和落实,以落地可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全市绿地系统进行新一轮的梳理和整合,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案。
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珠海市市域范围。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20-2035 年。
规划依据
规划内容
根据《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及最新国土空间规划等要求,并结合《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年)(2016 年修订)》成果内容,综合确定本次规划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现状调研与分析
通过部门座(访)谈、现场踏勘等多种方式,对全市现状绿地系统进行详细的现状调研,整理形成现状数据资料集(库)(按照国家最新绿地分类标准)。同时,一方面,结合全市绿水青山一张图相关数据,识别现状绿化覆盖及公园分布情况(形成各类公园明细表);另一方面,尝试结合百度人口热力图等大数据, 识别现状居住人口分布、需求情况、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进一步对各类现状绿地的总量、分布、建设情况及服务范围等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与相关规范及上位规划要求进行比对,识别现状存在问题,作为确定未来提升优化方向的依据。
上版规划实施评估
立足于详细的现状分析与评估,对《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年)(2016 年修订)》的规划目标、各类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落地可行性、总量和人均指标、及近期建设规划等相关内容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系统评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
相关案例研究与借鉴
尝试收集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成果及相关文献研究资料,对其成果内容构成和深度、绿地管控方式、成果表达形式以及管控实施和建设经验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与珠海做法进行比对,借鉴其先进工作经验,更好地指导本轮规划编制工作。此外,还可考虑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与上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的管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进行座谈,实地了解其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经验。
规划目标及指标
充分衔接在编《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及各分区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和现实需求,参考相关城市经验,提出全市绿地系统的“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并进一步确定相关核心控制指标(包括绿地总量、各类绿地总量及人均指标等)。
总体布局规划
对接全市及各分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已有相关规划进行系统整合,以“补充、提升、优化、调整”等策略为导向,提出全市绿地系统及各分类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方案及规划控制要求,明确全市绿地系统总体格局,并进一步确定各类绿地图斑,划定绿线。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核心内容:
相关专业规划
根据《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等要求,完成树种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等相关专业规划内容,提出相关规划控制(指标)要求及实施指引等内容。
近期建设规划
结合全市近期发展诉求和近期建设计划等,确定各类绿地的近期建设目标及相关规划指标,确定绿地(以各类公园为重点)的名称、位置、规模等内容,制定近期建设行动计划及实施指引,从空间上落实的各分区、各规划单元内。
实施保障机制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等,从规划管理、规划实施等方面,提出本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政策支持及实施机制等内容。
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总报告和图纸。
总报告
全面合理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文字表达应当逻辑严密、文句规范、含义清楚。
图纸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图纸:
(1) 绿地现状分布图
(2) 绿地格局规划图
(3) 绿地规划总图
(4) 公园绿地规划图
(5) 防护绿地规划图
(6)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图
(7) 近期建设规划图
(8) 其他相关规划图
阶段性评审汇报材料应按照甲方要求份数提交。最终成果应提交包含规划总报告、图纸等的 dwg、jpg、doc、ppt 等可编辑格式电子文件光盘 1 套,以及纸质文件 8 份。
时间要求
本次规划的编制周期为 225 个工作日(不包括等待会议组织、评审组织、公示和部门意见反馈等时间),具体如下:
时间安排:30 个工作日
工作内容:制定现状资料收集清单,进行部门座(访)谈,向相关部门收集现状资料及相关规划、研究成果;进行实地踏勘,了解现状建设情况;整理现状与规划数据,综合分析和研判现状特征,并识别存在的相关问题;收集整理相关规划成果,进行案例分析;收集整理相关规划成果、规范文件等。
时间安排:60 个工作日
工作内容:在现状分析和案例借鉴等工作基础上,制定技术路线,编制初步方案提纲,形成初步方案,并向甲方汇报。
时间安排:60 个工作日
工作内容:根据初步方案审查意见,修改完成初步方案,形成正式方案成果, 向甲方汇报。
工作内容:根据部门审查意见、公众意见,深化成果内容,形成报审成果。
工作内容:根据城乡规划委员会评审意见及部门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报批成果。
时间安排:15 个工作日
工作内容:根据批复意见编制完成批复成果,按要求提交给甲方并配合批复成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