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容及需求
一、项目概况
余姚市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濒杭州湾,南屏四明山,西连绍兴市,东接宁波港,为宁绍平原中心。余姚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文献名邦”和“东南最名邑”之称。城市河流纵横,山水相依,环境优美,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特点。
玉立路西侧、姚江北侧地块位于余姚城区西部,是余姚入城的西门户、城市重要节点,属于余姚老城更新区块。区块内地势平坦,姚江从地块南侧、边缘经过,萧甬铁路、61省道从地块中间穿过;区域内村庄、工矿企业、居住小区、市场、汽车西站等功能混杂、环境差,要求改造提升愿望比较强烈。为深化落实余姚市域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城市双修”,提升该区域人居环境,激发老城活力,需要对区域内原有城市肌理、建筑风貌、基础设施等进行梳理、设计、改造、提升,合理引导区块的开发与利用,推进地块城市更新,提升城区西门户的整体形象,提高城市品质,并指导地块规划条件书的编制,特对上述地块开展城市更新规划。
二、项目说明
1、项目名称:余姚市玉立路西侧、姚江北侧地块城市更新规划
2、项目地点:浙江省余姚市
3、用地范围:
提升更新规划范围:东至玉立路及向北延伸线至梁周线、南至姚江+阳明西路、西至梁周线+舜龙电厂西侧河道、北至梁周线+丰山南边线,用地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含舜龙电厂地块);研究范围:需要衔接甬西科创大走廊、姚江文化产业带研究规划、城西发展轴(玉立路、梁周线两条轴线)。(具体详见本局提供电子文档)。
三、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5、《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
6、《浙江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7、《浙江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
8、《宁波市副中心―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2006-2030)》
9、《宁波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10、《宁波街道设计导则》
11、《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12、《余姚市域总体规划(2017—2035)》
13、《余姚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特色规划研究》
14、《余姚市人民防空控制性详细规划》
15、《余姚市城市地下空间及人民防空规划》
16、《余姚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
17、《余姚市长安编制单元(0574—YY—YM—11)控制性详细规划》
18、其他各类相关规划
19、国家及省、市有关现行法规、规范及规定
四、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1、深化落实《余姚市域总体规划(2017—2035)》和《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等上位规划思路,按照推进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为指导,引导和控制城市各项建设。
2、借鉴成功地区经验,对区块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梳理和改善片区城市交通、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整合和提升地块功能,创造丰富的城市特色空间及竞争力,打造城市“西门户”。
3、运用城市更新、城市“双修”、未来社区等理念,完善区域功能、理顺路网结构、补全基础设施短板、增绿、打造公共开放空间、提出地块改造方案等,探索老旧城区精细化改造模式、治理模式,焕发老城活力。
五、规划主要内容与深度要求
1、规划主要内容:
①、优化城市功能。结合地块区位优势,落实上层次规划,强化与周边区块衔接,梳理和改善片区城市交通,优化用地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整合和提升地块功能,对现有控规进行修正。
②、提升城市品质。梳理城市肌理的连续性,加强与片区生态环境、公共生活、文化生活的联系,修补衰退的片区城市空间。
③、完善基础设施。整合片区内路网结构,完善片区内道路交通设施、慢行系统、静态交通网建设;优化片区内市政设施布局,完善水、电、通信、燃气、环卫、人防等市政设施;提升片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完善老、幼、文、医、体、社会福利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④、优化街道空间。结合地块内姚江、铁路防护绿带、道路防护绿带等,植入绿地,贯通片区内点状、散布的公共空间,建设连续的公共空间和多样性的生活场所;加强片区内街道环境营造,提出合适的界面和人行道尺度,构建休闲、购物、交往等复合性功能场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强化立面整治效果,创造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组合;建设具有识别性和引导性的片区地标节点。
⑤、塑造城市风貌。明确片区内改造、更新、再开发方案,提出重点地段、主要节点整治方案,特别是老旧小区的整治方案,提出片区内建筑主要风格、色彩、造型。
⑥、存量用地再开发。结合城市“双修”,借鉴未来社区建设经验,寻求片区内存量用地再开发的路径,强化产业引入,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⑦、利益再平衡。依据已生效法定规划、已批计划和“三调”信息等,明确更新地块、划定更新地块范围、用地性质、开发强度、技术经济指标、相关政策、分期实施等
2、规划深度:
最终整体成果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并完善控制图则,重要节点、公共空间和建筑整治方案达到扩初阶段,按需开展专项研究。
六、规划主要图件
1、规划分析图纸
图纸由现状图、规划图和导则图三部分组成,可按需增加分析图。
①现状图,包括区位图、土地使用现状图、现状建筑分析图、现状特色景观资源分析图、土地信息核查成果图(三调)、上层次规划与法定图则规划情况图等。
②规划图:包括拆除与建设用地范围图;空间景观结构规划图;用地规划图;规划方案总平面图;道路竖向与道路交通规划图(含慢行系统示意图);公共开放空间、重要界面、天际线、滨水空间、夜景照明、地下空间等要素系统规划图;公共设施规划图;市政设施规划图;分期实施规划图;规划控制指标图;体现空间景观意向的效果图等。
③导则图:地块控制图则,以街区或地块为基本单元,对重要的控制与引导要求的图形化表达。
④分析图:能够反映设计意图的分析图。定位分析图;竖向分析图;交通分析图;建筑群体关系分析图、街道空间分析图、停车分析图;业态布局分析图;日照分析图等。
2、专项研究
开展规划功能专项研究、公共服务设施专项研究、市政基础设施专项研究、生态修复专项研究、交通影响评价专题研究等专项研究。
3、效果图
鸟瞰图、三维图(图纸份数不少于5份);
日景、夜景效果图;
重要节点效果图(重要节点不少于6个);
主要街道街景、建筑效果图(主要街道街景、建筑效果图各不少于5个);
其他有必要的效果图。
七、规划成果要求
1、最后成果按A3规格装订成册,包括纸质成果20套(整体效果图5张以上、6个以上重要节点效果图10张以上,5个以上主要街景、建筑效果图各10张以上),包含上述成果内容的电子文件2套。电子文件包括文字(DOC格式);图纸(DWG和JPG格式),其中:用地规划图、地块划分图、地块控制图则须提供DWG格式;介绍用的多媒体演示文件(7-10分钟小片,要求由语音播放讲解)和PPT。电子成果应按成果内容各自独立建立文件夹,并一起刻录城市设计CD或DVD光盘。提供0号图纸大小的彩色挂图(展板)一套。模型一个(规格不小于1.5M*1.5M)。
2、阶段性成果份数按甲方需要提供。
八、时间要求
1、合同签订后50日历天内完成初步方案,之后按采购人意见进行修改并按程序论证,最后提交规划成果,报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具体以合同时间为准)
2、因发包方原因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汇报时间推迟,上述时间也相应向后顺延。
九、附则
1、设计成果使用权
本次设计所有成果,归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所有。
2、资料保密
设计单位必须对收集的基础资料及规划成果承担安全、保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