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采购需求及技术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急救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关于急救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提升我市医疗急救整体水平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可靠、专业的急救医疗服务。满足全市院前急救服务需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信息化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安徽省发布“数字江淮”战略,随着滁州市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了推进我市院前急救体制改革工作,促进我市院前急救事业持续发展,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发展需求。
在这种背景之下,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会同国家信息中心(编制单位)历经1年时间,编制了《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培育城市在数字时代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纵观世界,各国医改都绕不开两个核心问题:(1)提高医疗体系的效率、质量、安全性、可及性和公平性;(2)有效筹集看病的费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尤其是民众的在院前急危重症的抢救问题,是当下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要想建全一个城市的急救保障体系,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
1.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搭建区域协同急救医疗体系,以院前急救、基层医院急救为基础,首先应建设以涵盖本区域内的二级、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所有的急救车辆,其次构建市级、县级、乡镇级固态的三级120急救调度平台和动态的急救车移动平台,并与省级急救管理平台与周边市级兄弟单位形成区域协同救治,建立区域协同立体救援体系,提高救治能力和转运的安全性;利用人工智能建立符合最新救治指南的实时医疗质控体系,提高急救医疗体系的效率、质量、可及性、安全性和公平性,解决救治“难”的问题;
2.利用“互联网+急救”提升百姓的健康意识,加强早期健康筛查,做好前期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实现“未病先防”,提高全市的健康文化水平。
本项目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2017年全面深化医改政策,加快建立分级诊疗与区域协同救治并举的制度,积极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以科技创新推动医疗模式创新的原则,在滁州市卫健委的指导下,以120急救指挥中心为总协调,以滁州市优质医院为急救分中心,建立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在同一平台上急救信息共享、流程再造、协同救治、突发公卫事件预警、实时质控、动态医疗资源跟踪和管理;试点急救分级调度、非急救转运和直升机救援,健全急救保障体系。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滁州市地区的整体急救救治水平,提高急救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节约院前医疗资源开支,减少院前医疗纠纷,促进滁州市地区院前急救的救治水平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项目主要建设目标及内容
建设的依据:
(1)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2020年2月14日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
(3)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5)国家卫健委:《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一步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应对能力的通知》
(6)国家卫健委《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的活动通知》
(7)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互联网+院前急救试点工作的通知》
(8)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1)建设滁州市院前大急救云平台。
(2)建设滁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平台。
(3)建设滁州市区内具备出诊能力的三甲、二级等医疗单位所组成的急救网络分站救治平台。
(4)建设滁州市区以移动式救护车为监护服务核心的多维度救治保障平台。
覆盖范围:琅琊区、南谯区(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四个市级综合医院急救站,五个市级急救点,市级院前急救医护司,20台急救车,综合医疗单位急危重症协同救治,居民电子健康,应急、110/119等区域协同)及市县急救一体化信息上传下达的接入点。
二、建设内容:可分为29项子系统
1.数字话务语音通讯系统
2.综合后台服务数据管理平台系统
3.后台服务及安全系统
4.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5.呼救受理调度系统
6.GIS地理分析辅助决策系统
7.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系统
8.指挥中心院前急救电子病历与院内交接系统
9.大数据统计分析调度综合管理系统
10.多手段手机定位服务系统
11.领导管理系统
12.回访关怀及服务质评系统
13.系统安全自检及线路自动测拨系统
14.急救分站受理及视频监控系统
15.急救分站数字有线无线融合广播系统
16.移动急救车载急救工作站系统
17.急救车载定位及视频监控系统
18.急救大数据可视化系统
19.急救保障监管决策会商(会诊)系统
21.短信健康服务平台系统
22.互联网+微信急救报警平台系统
23.时钟同步系统
24.急救管理培训系统
25.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与“皖事通”对接系统
26.与卫健委市民健康管理平台及省医政管理平台对接系统
27.应急、110、119等应急系统对接系统
28.与胸痛等六大中心系统,院内HIS及院前医疗设备对接系统
29.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注:29项子系统具体技术参数要求详见清单中的相关要求。
三、 建设清单
序号 |
名称 |
技术参数要求 |
数量 |
单位 |
|||||||||||||||||||||||||||||||
1、数字话务语音通讯系统 |
|||||||||||||||||||||||||||||||||||
1.1 |
数字中继网关 |
1、通过 IP 接口、 T1/E1,接口实现 SIP 与 30B+D 的相互转换,电信级的 VoIP 网关设备,内置MPU控制板、音令板、NET网络交换板、DTS E1数值中继板、双网口/双电源冗余保护IP 电话落地、呼叫中心、 PBX 接入等应用; ▲5、投标时提供满足该产品技术参数加盖原厂商公章的证明材料扫描件 |
1 |
套 |
|||||||||||||||||||||||||||||||
1.2 |
坐席耳麦话机 |
1、全双工免提通话,支持声学回音消除。 |
12 |
套 |
|||||||||||||||||||||||||||||||
1.3 |
数字话务语音控制模块 |
实现120电话通讯的光纤接入,使120线路运行更加稳定,缩短线路接入受理席工位时间。1、监控并接收交换机的交换控制信号及各种状态;2、接收计算机系统对交换机系统的控制信号; |
1 |
套 |
|||||||||||||||||||||||||||||||
1.4 |
数字通讯录音控制模块 |
1、实时监测所有电话线路的工作状态(包括空闲、振铃、录音等)。 |
1 |
套 |
|||||||||||||||||||||||||||||||
2、综合后台服务数据管理平台系统 |
|||||||||||||||||||||||||||||||||||
2.1 |
调度数据通讯交换服务模块 |
1、服务于调度指挥中心平台与急救分站系统之间的数据收发。 |
1 |
套 |
|||||||||||||||||||||||||||||||
2.2 |
视频数据传输服务模块 |
1、服务于指挥中心调度平台与车载移动智能终端间视频数据的接收转发和存储; |
1 |
套 |
|||||||||||||||||||||||||||||||
2.3 |
移动终端信息交换模块 |
1、服务于调度指挥中心平台与急救调度车载移动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收发; |
1 |
套 |
|||||||||||||||||||||||||||||||
2.4 |
市县一体化急救信息交换模块 |
1、滁州市市县区急救一体化指挥管理,实现指令通告上传下达,突发事件应急统一管理、实现区域协同指挥决策; |
1 |
套 |
|||||||||||||||||||||||||||||||
2.5 |
多部门联动信息交换模块 |
1、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联动信息交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提升区域协同指挥情况下的联防、联控、联指等决策机制。 |
1 |
套 |
|||||||||||||||||||||||||||||||
2.6 |
GPS定位服务平台模块 |
1、接收车载GPS/北斗定位模块上传的经纬度信息,车辆的行驶速度、方向等信息,并将接收的数据信息发送至调度台受理软件平台; |
1 |
套 |
|||||||||||||||||||||||||||||||
3、后台服务及安全系统 |
|||||||||||||||||||||||||||||||||||
3.1 |
测拨服务器 |
1、工业特种计算机,CPU主频:>=3.1GHz;≥4G内存,≥1T硬盘≥1块,≥1000M网络接口,3年7*24小时原厂有限保修; |
1 |
套 |
|||||||||||||||||||||||||||||||
3.2 |
数字通讯故障测拨卡 |
1、测拨卡,支持2-16路线路接入,支持多种语音编码格式,支持多种硬件接口,采用PCI总线的8/16通道,环境要求:,工作温度:0℃—55℃,储存温度:-20℃—85℃,湿度:8%— 90% 无结露,储存湿度:8%— 90% 无结露,电话线插座:≥8通道 |
1 |
套 |
|||||||||||||||||||||||||||||||
3.3 |
车辆即时状态服务器 |
1、配置不低于:CPU:配置≥一颗INTEL至强银牌4110处理器 主频≥2.1GHZ,生产工艺≤ 14 nm;CPU核心≥八核,16线程, |
1 |
套 |
|||||||||||||||||||||||||||||||
3.4 |
安全网关 |
1、并发会话最大连接数≥70万个,每秒新建会话数≥8000个,防火墙吞吐率≥500Mbps,密文吞吐率≥300Mbps,支持VPN通道数≥4000个,1000Base-T RJ45≥4个,Console口,RJ45≥1个 / DB9,1个; |
1 |
台 |
|||||||||||||||||||||||||||||||
3.5 |
防病毒软件 |
1、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含≥20个PC终端和≥4台服务器一年特征库升级+系统漏洞修复) |
1 |
套 |
|||||||||||||||||||||||||||||||
3.6 |
网络交换机 |
1、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传输速率≥ 10/100/1000Mbps,背板带宽 ≥336Gbps/2.56Tbps,包转发率 ≥51Mbps/108Mbps,MAC地址表≥ 8K |
1 |
台 |
|||||||||||||||||||||||||||||||
3.7 |
防雷pdu |
1、工业PDU电源分配器,机柜插座插排功率≥4000W, 长线缆, 开关防雷,≥8位国标孔, 10A输出 |
10 |
个 |
|||||||||||||||||||||||||||||||
3.8 |
KVM切换器 |
1、17寸液晶屏,≥8路VGA,支持USB/PS2混接,(显示屏,切换器,鼠标,键盘),四合一功能,分辨率:≥1280*1024,机柜深度≥800mm,配件:电源线根、VGA线, |
1 |
台 |
|||||||||||||||||||||||||||||||
3.9 |
机柜 |
1、600*1000*2000,42U标准机柜,构坚固,最大静载达800KG(带支脚); 可关闭的上部、下部多处走线通道,底部大走线孔尺寸可按需调整;前门配月光锁;高效坚固的并柜连接;; |
1 |
台 |
|||||||||||||||||||||||||||||||
3.10 |
网络线材 |
1、六类网线、六类水晶头、PVC管材、理线架等 |
1 |
套 |
|||||||||||||||||||||||||||||||
3.11 |
防火墙 |
1. 网络层吞吐量≥5.5G,应用层吞吐量≥700M,并发连结数≥180W,新建连接数(CPS)≥80000,≥4G内存,存储≥64G minisata SSD硬盘,≥6个千兆电口,≥2个千兆光口,≥2对ByPass电口,≥1个RJ45串口,≥2个USB口,提供3年IPS特征库升级、3年硬件质保和软件升级; 2.访问控制规则支持数据模拟匹配,输入源目的IP、端口、协议五元组信息,模拟策略匹配方式,给出最可能的匹配结果,方便排查故障,或环境部署前的调试; 3.支持多链路出站负载,支持基于源/目的IP、源/目的端口、协议、ISP、应用类型以及国家地域来进行选路的策略路由选路功能; 4.支持IPv4/v6 NAT地址转换,支持源目的地址转换,目的地址转换和双向地址转换,支持针对源IP、目的IP和双向IP连接数控制;支持NAT64、NAT46 地址转换; |
1 |
套 |
|||||||||||||||||||||||||||||||
4、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
|||||||||||||||||||||||||||||||||||
4.1 |
UPS主机 |
1、工作原理:主机兼容机架式或塔式两用双变换设计,支持单进单出/三进单出 |
1 |
套 |
|||||||||||||||||||||||||||||||
4.2 |
蓄电池 |
1、12V100AH足量电池 |
32 |
块 |
|||||||||||||||||||||||||||||||
4.3 |
电池柜 |
1、A16节电池柜 |
2 |
套 |
|||||||||||||||||||||||||||||||
4.4 |
电池线 |
1、10平方电池线 |
1 |
套 |
*详情请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