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技术规范和服务要求
一、 项目背景
半山单元控规编制完成于2008年,后续十余年间该区域建设发展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提高等对该区域控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开展半山单元控规修编。
二、技术要求
(一)项目须执行的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10);
《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2011.10)等;
(二)规划范围
半山单元,北至余杭区界,南至上塘河,东至皋亭单元风景区,西至320国道、金昌路,单元面积12.88平方公里。
(三)主要技术要求
1、原控规实施评估。对涉及本区域的原有控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针对单元现状用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产业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优势与不足,并研究提出本次规划重点及需解决的规划问题。
2、落实上位规划,衔接在编规划。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相关成果。严格落实新一轮总规对控规单元“三区四线”的管控要求,合理确定用地规模。落实《半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相关内容。
3、增加单元内人口分析内容。对单元内人口情况开展细致调研,充分利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同时做好街道、社区走访调查,鼓励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对规划范围人口数量、人口结构进行分析,并合理预测规划人口,并据此对单元规划布局、服务设施等提出相应对策。
4、用地布局规划。明确单元功能定位、空间结构,加强公共服务、健康城市、社区共享街道等公共空间布局,切实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布局。落实2018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及养老、文化、教育、体育等专项规划新内容要求,对接在编《杭州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内的相关内容。结合单元人口规模、需配建的服务设施进行预测及合理布局。做好山脚地带用地控制及山体地质灾害评估,处理好生态修复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同时着重关注杭州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静脉产业园)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影响,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对接《杭州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静脉产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相关规划内容。
5、历史文化保护。统筹半山良渚文化遗址和历代古墓葬埋藏区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和活化利用显宁寺旧址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提升区域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加强单元区域城市空间景观整体塑造,进一步提升单元历史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对接好在编的《杭州市紫线规划》相关内容。
6、增加环评内容。增加单元内环评专篇,特别是针对天子岭填埋场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注意居住区与天子岭填埋场的环保距离,做好建设项目的生态预警工作。
7、增加城市双修内容。对本单元内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现状进行评估,并提出修复策略,用更新织补的理念,修复本单元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按照居民出行“300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均衡布局公园绿地,处理好单元内山与城的视觉廊道关系。
8、增加景观风貌及城市设计内容。梳理上位规划的运河保护、绿地控制等约束性要求,相关内容应符合《杭州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专项规划内容。考虑上塘河沿岸的景观风貌塑造及对本单元的发展影响。梳理片区内山体、水系、路网,根据规范要求布置防护绿地和生态绿地,结合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皋亭山景区,对规划片区内整体景观体系做系统研究并做出相关指引要求。明确单元内公共开放空间及风貌控制要求。落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划内容。加强生态资源保护,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控制要求。统筹单元与周边区域的发展关系,重点处理好单元内城市景观控制和保护、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
9、建设绿色高效智能交通体系。结合轨道交通快线、6号线延伸、15号线、黄鹤山隧道、半山互通等大交通要素发展,强调TOD发展理念发展导向,深挖用地潜力,加强区域城市空间景观塑造,统筹综合交通体系功能组织,科学构建综合交通体系。重点营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优化绿地空间及完善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皋亭山景区的慢行交通系统的统筹规划。对地下空间进行整体设计,连接站点周边重要公共建筑及设施。
10、市政设施及综合防灾规划。推动新型智慧城区建设,严格落实地下管廊、防洪排涝、海绵城市等控制要求。按相应规范对规划片区内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等市政设施内容进行规划。对规划区域的消防工程、人防设施进行研究和布局。
11、深化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落实“阳光规划”编制要求,做好项目前期公众调查、中后期意见征求、相关意见回复等工作,形成公众参与篇章。积极配合开展与本项目有相关的规划方案公示、意见收集整理及反馈、规划宣传、解释等各类会议及活动。项目编制完成后,需继续按照质量维护期要求,对单元内涉及控规动态维护的内容做好技术支持服务。
三、进度要求: 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中间成果审查会;2021年10月31日前完成送审成果审查会。
服务质保期:项目验收合格后不少于2年,后续成果完善及修订等工作内容。
四、项目团队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不少于70%。
五、项目成果要求
1、最终成果应包括:法定文件、技术文件、附件。最终成果还应形成研究结论与核心建议(字数约3000-5000字以内),及规划成果宣传相关材料。
2、规划成果包括中审稿、送审稿、报批稿和成果稿四个阶段成果。中间成果提交25套,电子文档(光盘)2套;送审成果提交25套,电子文档(光盘)2套;报批稿6套,电子文档(光盘)6套;最终成果提交6套,电子文档(光盘)6套,(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有所变动)。
3、电子文档:包括文本电子文档(doc格式)以及图纸电子文档(含dwg格式与jpg格式,且电子文件必须为可编辑)。涉及空间位置的电子文件须以ArcGIS格式提交,包括研究对象现状和规划的GIS形式成果,更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4、成果验收时,投标人提交的成果须满足本项所有要求。
5、验收标准: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10)、《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2011.10)等标准,经采购人组织验收,需达到合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