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是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协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交通发展模式从各行业独立运行向综合协调转变,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作为全国首个建成并投入实际应用的省级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协调中心,TOCC 全力当好交通运行监测的“千里眼、顺风耳”、协同联动指挥调度的“传令员”、交通决策支撑的“好参谋”,构建交通大脑。
TOCC 目前实现了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三大路网,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三大市内交通方式,公路客运、铁路客运、民航客运等三大城际交通方式,以及交通枢纽、静态交通、慢行交通等共计 19 个交通领域多粒度的动态运行监测和协同服务。
本次招标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数据更新维护工作,需求为总计 88 人月的运维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依托 TOCC 业务数据库,常态化开展城市路网、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轨道交通、出租汽车、交通枢纽、慢行交通、省际客运、民航客运、铁路客运、交通气象等领域基础指标数据的存储管理、预处理,数据校核、版本控制及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对数据延迟、缺失、错误等情况,及时向相关业务人员发出异常提醒,并进行处置响应。每周向甲方提交数据更新维护情况报表,确保数据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跟踪数据源变化情况,做好历史数据变更校核工作,按要求更新数据并规范管理。并根据甲方数据变化情况,配合开展拓展接入数据更新维护工作。
投入的运维力量应不少于 58 人月。
开展地面公交线网基础信息、车辆基础信息、客流、车辆运行、运营调度等指标数据的存储管理、预处理,数据校核、版本控制及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为公交运行监测指标计算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数据支撑,并对监测指标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校核和更新。每周向甲方提交数据更新维护情况报表,确保公交运行监测指标数据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跟踪数据源变化情况,做好历史数据变更校核工作,按要求更新数据并规范管理。
投入的运维力量应不少于 30 人月。
根据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工作需求,并结合不同发布渠道发布信息内容要求, 定制化的进行不同发布渠道出行服务信息的生成及更新维护,包括:“交通北京”官方微博、“北京交通”官方微信、“北京交通委”官方网站、“北京交通广播”、“红绿灯”以及社会合作方等渠道。
三、实施时间和地点
服务时间: 12 个月 服务地点: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
投标人须为本项目组建稳定的、专业的、独立的服务团队,须在北京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专门负责本项目运维工作。
服务团队中拟投入的项目经理需具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证书或计算机相关专业高级职称证书;服务团队人员(不含项目经理)中至少有 4 名成员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证书。服务团队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爱岗敬业,不得擅离职守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能够与客户进行很好的沟通,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客户服务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需经过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考核认可。
投标人应确保服务团队人员稳定性,团队核心运维人员应具备运维服务工作统筹和技术把控能力,能够顺畅沟通和准确理解运维需求变化。
重大活动保障期间:应在保障期间应采购人要求全时提供不少于 1 人的现场保障服务。
日常运维期间:应提供工作日、非工作日重点时期 8:00-18:00 不少于 1 人的现场运维服务,一般休息日 9:00-18:00 不少于 1 人的远程运维服务,7×24小时保持联系畅通,远程运维期间遇有需现场处理的情况应在接到通知后 1 小时内到达现场。
服务团队要对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数据更新维护工作中所接入的系统、平台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形成接入分类标准文档,对各类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运维工作。
服务团队要定期对所负责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数据更新维护数据进行定期巡检,检查所在的服务器各类资源使用安全情况,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服务团队要建立完善的运维制度,对所有运维人员进行培训,遵守相关制度。
包括但不限于《运维记录表》。
五、验收标准
采购人应对总体运维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服务团队定期向采购人汇报运行维护工作情况,采购人根据提交的运维工作报告及工作日志,进行运维服务质量考核,考核评议结果需达到合格标准以上。
六、采购标的的其他技术、服务等要求
服务团队在服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要求,针对服务的各个环节,有专门的项目质量管理保障,包括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数据处理、维护等工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服务团队需要建立严格的运维管理制度,建立数据巡检制度,并形成完善的巡检报告,当发现数据问题时,要及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有效地通知相关业务人员,并通过正式邮件发送各相关方。
服务团队对运维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完整的记录,形成完整的运维日志备查。
服务团队对运维人员需要进行人员考勤制度,并定期将人员考勤结果上报给采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