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注: 本说明中提出的技术方案仅为参考,如无明确限制,供应商可以进行优化, 提供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更优(或者性能实质上不低于的)服务方案,且此方案须经磋
商小组评审认可。
一、 采购需求前附表
序号 |
条款名称 |
内容、说明与要求 |
1 |
付款方式 |
付款方式: 第一期:合同签署后 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 40%; 第二期:乙方完成《初稿》成果后 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50%; 第三期:评审通过,提交最终成果后 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付清合同至总价款的98%。预留2%合同额作为服务保障金,评审通过满1年后付清。
|
2 |
服务地点 |
烈山区境内 |
3 |
服务期限 |
合同签订后120天内 |
4 |
„ „ |
„ „ „ „ „ „ |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2022年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点工作,明确八大方面任务: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 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乡村全面振兴。
淮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示范引领,找准切口,筑牢根基,实施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合力,淮北乡村逐步走向全面振兴。
近年来,烈山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规划范围
烈山区行政范围,含三镇、四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约388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2年——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2年,规划近期:2023-2025; 规划中期:2026——2030;规划远期:2031-2035
3、规划重点内容
立足烈山区现状,分析当前乡镇、产业发展基础,突出地方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资源,确立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明确乡村振兴重点发展的领域与发展路径,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五大重点方面开展规划,围绕乡村振兴发展布局、城乡统筹发展、制度创新、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内容进行规划,以全域景区化为统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拉动力、融合力和催化、集成作用,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工程,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走出一条“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分阶段落实工作任务,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
《烈山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1、综合分析:通过对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区位、交通、区域经济概况、产业基础、生态基础、文化基础、乡村治理基础、人才基础、乡村旅游等要素的分析,研判烈山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2、总体定位与战略路径:确定烈山区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定位及总体战略。在创新理念与模式引领下,明确烈山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形成战略抓手,确保乡村振兴举措能够落地实施。
3、乡村振兴格局重塑:以城乡功能融合发展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划、传统村镇定位和散乱无序的格局,以交通网络及重要交通节点为基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塑城乡差异化的空间功能格局。
4、乡村振兴专项规划:在项目总体定位与战略路径的基础上,形成以下专项规划。
(1)推进产业兴旺:实施“农业+”、“旅游+”行动,促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建设宜居乡村:重塑区域乡村生态风貌,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差异化推进村庄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景区或主题特色村。
(3)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制定乡风文明实施方案,通过农民素质提升和文明创建等提升乡风文明建设。
(4)健全乡村治理: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建立乡村治理机制,融入数字乡村概念,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基本服务体系。
(5)推动人才振兴:创新乡村人才振兴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5、示范村整治提升规划(每个镇筛选2个左右村庄进行提升规划):基于示范村现状环境、资源基底、产业特色、链条延展、市场供需等条件,进行村容村貌提升指引,选择主导产业,加强农旅融合,明晰产业发展战略与定位,构建产业发展模型与路径,打造旅游特色村。
针对在建、已建的农业项目和特色产业项目进行提升策划,激活闲置空间、赋能产业空间,实现在建、已建场地空间的复合化利用。重点对乡村振兴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产业型项目、农文旅融合等类型项目,进行策划规划,以落地性、招商性为指导,形成专项策划内容。
6、规划实施与保障:从政策、落实、组织和投入等方面建立保障体系,制定乡村振兴的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7、近期行动实施计划。明确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制定近期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包括:近期发展目标、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年度实施计划、分工方案、保障措施。
四、成果要求
1、本项目的成果包括:
(1)文本、说明书
包括文本和附件。其中,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家意见及落实说明等。
(2)图纸
基本图纸:规划范围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空间格局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近期重点项目规划图等。
可选图纸:区位分析图、综合现状图、资源分析图、产业布局规划图、村庄分类引导图、综合交通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市政设施规划图等。
五、验收方法
规划验收以采购人通过专家评审为准。要求内容翔实、严谨、格式规范。合同付款方式
第一期:合同签署后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40%;
第二期:乙方完成《初稿》成果后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50%;第三期:评审通过,提交最终成果后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付清合同至总价款的
98%。预留2%合同额作为服务保障金,评审通过满1年后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