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特别说明:以下要求中,加※号项的为实质性要求,不满足实质性要求的,视为没有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
一、预算金额:2580000元
二、合同履行期限:规划设计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内。
※三、服务团队要求:
1.投标人应结合项目管理范围,合理配置人手,提供服务团队人员不少于10人,确保实现服务目标。(根据【2020】46号《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在服务采购项目中,服务由中小企业承接,即提供服务的人员为中小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订立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
2.投标人需配备包括项目负责人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需涵盖规划、建筑、景观、市政等专业,以保障项目有序推进,优质服务。(提供团队配置符合要求的承诺函加盖投标人公章)
3.项目负责人需具备高级工程师或注册城乡规划师资格。(在投标文件中附证书复印件或扫描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四、服务内容及标准
(一)服务内容:
按要求编制完成漯河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成果,规划成果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6个方面:
1.研判城市规划建设现状问题
在漯河市城市体检成果基础上深化现状调查,全面掌握城市更新行动需求。综合城市体检分析和深化现状调查结论,分类分区相结合,诊断城市更新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更新业主单位需求、产业基础、更新区域的现状条件等进一步筛选可更新资源,形成城市更新资源分布图和更新资源统计表。
2.明确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
围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的发展定位,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重大重点项目计划、市相关工作部署等,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和特征,制定城市更新规划总体目标。
3.明确城市更新的策略任务
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制定整体城市更新行动战略,提出城市更新行动的纲领和核心方向。结合城市体检查找的短板弱项和城市资源要素特征,围绕居住区综合改善类、产业聚能增效类、公共服务品质提升类、文化传承及特色风貌塑造类、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类、城市安全韧性提升类、绿色发展和生态修复类、智慧赋能管理类等类型提出系统性分类更新策略。
(1)“三区一村”改造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6月21日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重点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
老旧小区更新方面,针对小区人口老龄化、建筑设施老旧化的“双老”特征,通过实施成片改造、解决交通问题、建设适老化设施等多种手段提升居住质量,为群众营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大力推动非专业化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老旧厂区活化利用方面,对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发挥产权人的主体作用,依托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园区)、创新创业基地等,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
老旧街区更新方面,摒弃大拆大建的模式,做好历史街区和建筑遗存的传承活化工作,比如保护好街区的格局、空间序列、街路尺度、建筑、肌理、形式、风格、色彩等等。把文化原色融入老旧街区,保护修缮活化利用街区资源,发展创新业态。
城中村改造方面,针对城中村现状复杂的问题,全面调查、评估、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2)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针对过去粗放式城市化阶段遗留的各种欠账,如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强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城市级文化体育、展览等公共服务供给。结合社区生活圈相关要求,加大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供给,补足教育、医疗、体育设施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实现普惠共存。加强高品质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核心商圈和组团商业中心,营造多元消费场景。采取“商圈+新业态”,补足业态短板,提升商圈品质,改善消费体验,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3)交通系统完善提升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支路网加密与系统优化工作,优化路网级配,提高次干路和支路网密度,提升交通运行效率。通过更新改造,打通断头路和微循环,针灸式道路改善,有效提升城市路网连通性。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效率,灵活利用零星用地,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倡导绿色交通出行,建立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慢行路权优先通道和路径,构建连续安全的慢行网络和优质舒适的慢行环境。
(4)韧性安全城市提升
摸清电力、通信、消防、雨水、给水、污水、供热、燃气、消防等市政基础设施短板,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供应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打破瓶颈、填平补齐,提升系统整体承载能力。重点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科学规划和改造完善城市河道、堤防、水库、排水系统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完善应急指挥救援体系、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疾病控制网络等城市安全系统建设。
(5)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重点聚焦沙澧河沿线品质提升,推动沙澧河从生活水岸向科创水岸转变,两河四岸集聚高端科创研发功能。同时改善城市开放空间品质,加强高品质蓝绿空间网络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15分钟亲水圈和城市绿道,营造多元共享的开敞空间,实现中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利用城市小空间打造街区“口袋公园”,鼓励小微空间更新留白增绿。开展城市河流环境整治,修复河道生态,建立完善的蓝绿空间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6)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严格落实保护要求,延续历史肌理及传统风貌,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推动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避免大拆大建,挖掘机会空间,防止过度商业化。利用老郾城、源汇寨等特色文化资源,注重空间文化场景塑造,推动各类文化场景展示、历史资源活化利用、历史资源特色彰显等工作。推进心灵上的“字圣”故里建设,做好汉字文化与城市风貌融合发展,多角度凸显文字名城;推进记忆中的老郾城建设,做好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发展,多层次展现千年郾城。加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利用,推进舌尖上的漯河建设,做好美食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多渠道彰显美食名城。
4.划定城市更新单元
以城市更新现状资源为基础,充分考虑自然地物、权属信息、主干路网以及社区的人口结构、建设年代等,划定城市更新单元,为下一步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单元策划和更新项目提供基础支撑。从紧迫程度、影响程度、重要程度等多因素进行更新需求研判,识别出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划示重点更新单元的空间范围。
5.提出城市更新单元指引
根据整体更新目标战略和策略,针对更新单元的问题、需求导向,提出更新单元的更新目标、策略、重点任务等。提出重点更新单元产业定位引导、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强度、密度、风貌、色彩等城市设计引导要求。明确城市更新单元内的城市更新项目库,根据项目的公益性和盈利性,采用“肥瘦搭配”的方式对更新单元内的项目统一打包,采取财政、基金、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资运营模式,同时采用土地置换、资源特许、合作经营等多种模式进行项目开发与运营。
6.更新实施机制指引
立足漯河实际,针对更新专项规划实施面临的组织管理、政策保障、实施模式和资金支持等痛点难点问题,提出优化立体性全周期工作组织体系、完善系统性定制化配套政策体系、探索灵活性可持续更新实施模式、创新多元化组合型资金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指引思路,有力保障更新专项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服务标准:
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省、市关于城市更新工作部署要求。
(三)技术装备要求:
需配备必要的软、硬件等专业技术装备,软件包括但不限于CAD、GIS成果标准化检测、数据转换入库软件,硬件包括必要的数据建库服务器等生产测试环境。
五、资金支付
计划分四期支付完毕规划编制费用,具体如下:第一期:支付合同总价款的30%;
第二期:支付合同总价款的30%;第三期:支付合同总价款的20%;第四期:支付合同总价款的20%。六、其他需求:
因该项目组织编制单位为漯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待政府采购程序完成后,漯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标单位需签订三方规划设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