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采购需求部分由采购人:安徽省郎溪县伍牙山国有林场提供并负责解释)
一、 项目介绍:
1.1项目县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介于北纬30°48′45″-31°18′27″,东径118°58′48″-119°22′12″之间。北靠江苏省的高淳、溧阳,东南与本省广德县为邻,西接宣州。郎溪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3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2、地形地貌
郎溪县处在长江冲积平原和皖南丘陵的交接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黄山余脉和天目山余脉绵延至郎溪县形成南部和东部两个低山丘陵区。全县海拔在50-100米之间,最高峰为姚村乡虾子岭,海拔501.6米;中部的丘陵岗地和西北的平原圩区,地势较为平缓,其间有郎川河、钟桥河等河流经过,水系发达,土层深厚,既是郎溪县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也是退耕还林和绿化苗木建设基地。
3、土壤
郎溪县境内土壤较为复杂,南部为花岗岩,东部和东北部为泥质岩、石灰岩、页岩,中部广泛分布第四纪红土,土壤多为黄红壤、山地黄壤和少量的黄棕壤。
4、气候
郎溪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9℃,相对湿度79%,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143.2mm,无霜期230天。
5、水文条件
郎溪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降水,由于降水年内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也非常大;县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深450~600毫米,年径流量有5亿立方米;另外郎川河每年过境水量亦有9亿立方米,但由于截留拦蓄工程不足,绝大部分径流由溪流下泄而去,未加利用;南漪湖当水位在8.5米时,蓄水量3.5亿立方米,是县境内沿湖地区引灌的重要水源。
6、植被
由于地处亚热带的北缘,本区属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原始天然林分遭破坏,现大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传统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主要有:杉木、松类、香樟、桂花、枫香、枫杨、槠类、栎类、川楝、香椿、泡桐、刺槐、重阳木、喜树以及竹类等。实施退耕还林造林项目之后重点栽培的树种主要有马褂木、杜英、无患子、红叶石楠、栾树、榉树、樱花、广玉兰、含笑、紫叶李等已渐成我县主要造林绿化树木。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茶叶、桑树、板栗、枣树、柿树、油茶、油桐、青檀、苹果、李及木本药材类的牡丹、芍药、桔梗、乌萸等,近几年发展的水栀子、蓝莓、宣木瓜等市场前景看好。地被植物主要有白栎、杜鹃、檵木、化香、山苍子、白茅、蕨类和水竹等。
7、社会经济条件
郎溪地处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境内8万亩茶园连绵起伏,30余种国家、部级名茶馨香四溢,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和“全国茶树作物无公害用药示范基地县”;境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捷,318国道、214省道、宣杭铁路穿境而过,县城距南京禄口机场80公里;数字程控电话实现村村通,无线通信实现全覆盖,直拨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完善;建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8座和大型自来水厂1座及中型水厂数座,县城和集镇用电、用水供应充足。
全县国土总面积1104.8平方公里,现辖7镇2乡2个省级开发区,全县总人口34万人;2016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1%;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3.4亿元,增长7.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9515元,增长9.8%。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395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3070元,增长8.6%。
8、森林资源概况
郎溪县国土总面积1104.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36339.3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3.00%。在林地中有林地28005.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77.07%;疏林地15.6公顷,占林地总面积0.04%;灌木林地5402.7公顷,占林地总面积14.86%;未成林造林地2275.2公顷,占林地总面积6.26%;苗圃4.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0.01%;无立木林地226.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0.62%;宜林地360.0公顷,占林地总面积0.99%;辅助生产用地49.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0.15%。全县森林覆盖率30.07%,林木绿化率33.48%。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892734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量793319立方米,疏林地蓄积量85立方米,四旁树蓄积量92880立方米,散生木蓄积量6450立方米。
1.2项目区--郎溪县伍牙山国有林场概况
1、位置与地貌
郎溪伍牙山国有林场位于郎溪县东北部,1958年建场,全部山场呈一带状,东与江苏溧阳市天目湖接壤,东南与广德毗邻,是二省三县的结合部,场部距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
林场境内地貌类型属江南丘陵,天目山余脉,水系长江、太湖二级支流,是南漪湖的发源地,平均海拔200米左右。
2、气候与土壤
林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9℃,相对湿度79%,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143.2mm,无霜期241天。
林场土壤多为黄棕壤。
3、植被
林场天然植被属属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原始天然林分遭破坏,现大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天然植被有栎类,化香,蕨类,兰草等,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野猪,果子狸,蛇等。
4、社会经济条件
郎溪伍牙山国有林场位于郎溪县东北部,1958年建场,全部山场呈一带状,场部距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林场经营总面积18807亩,林场行政管理隶属县林业局,主要机构设置有场长室、书记室、副场长室、副书记室、办公室、营林股、林政股、财会股、防火值班室和后勤等。现有行管25人,其中:办公室19人,专职护林员6人。下属7个作业队,拥有一支16人的专业扑火队。全场总人口256人,在职职工68人(林业局借调4人),退离休66人(提前离岗退休6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人(工程师3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人。
5、森林资源概况
郎溪县伍牙山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18807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7576亩,占总面积的93.5%;灌木林地面积643亩,占总面积的3.4%;未成林造林地面积96亩,占总面积的0.5%;宜林地面积30亩,占总面积的0.2%;辅助生产用地面积88亩,占总面积的0.5%。
6、用材林资源现状
伍牙山林场现有用材林林地面积15665亩,林木总蓄积55928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量3.57立方米。按年龄划分:幼龄林面积4029亩,占用材林面积的25.72%;中龄林面积5482亩,占用材林面积的35.0%;近熟林面积3248亩,占用材林面积的20.73%;成、过熟林面积2906亩,占用材林面积的18.61%。按树种划分:杉木面积4803亩,蓄积21286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面积和蓄积的30.66%、17.88%,平均每亩蓄积量4.43立方米;松类面积8917亩,蓄积29004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面积和蓄积的56.92%、51.86%,平均每亩蓄积量3.25立方米;硬阔林面积1669亩,蓄积4648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面积和蓄积的10.65%、8.3%,平均每亩蓄积量2.78立方米;软阔林面积276亩,蓄积989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面积和蓄积的1.76%、1.76%,平均每亩蓄积量3.58立方米;由此可见伍牙山林场林分年龄结构相对较为合理,但树种结构较为单一,亟需调整树种结构以应对市场需求;同时杉、松林分生长较好,但其它树种生长较差,需要加强培育、管理(见附表3)。
7、储备林划定成果简介
伍牙山林场已划定储备林面积5555亩,蓄积23644立方米,后备林面积2065亩,蓄积1258立方米。其中储备林中按林种划分公益林面积2857亩,占储备林面积的51.43%,商品林面积2698亩,占储备林面积的48.57%;按起源划分人工林面积5308亩,95.55%,天然林面积247亩,占4.45%;按培育目标分大径级材面积5212亩,占93.83%,珍稀树种面积343亩,占6.17%;按龄级划分中龄林面积2555亩、蓄积9182立方米,近熟林面积1329亩、蓄积5778立方米,成熟林面积1671亩,蓄积8684立方米;按树种(组)划分,杉木面积1199亩、蓄积6943立方米;柳杉(组)面积147亩、蓄积726立方米;麻栎(组)面积33亩、蓄积149立方米;马尾松面积104亩、蓄积469立方米;湿地松(组)面积3762亩、蓄积14432立方米;枫香(组)面积116亩、蓄积327立方米; 苦槠(组)面积194亩、蓄积598立方米(见附表4)。
在国家储备林划定范围内,主要通过现有林改造,提高国家储备林质量,增加珍贵树种大径级材资源储备,以达到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碳汇贮备的目的。同时探索国家储备林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该项目实施达到如下具体目标:
——完成现有林定向培育2000亩。
——培育30年后,项目增加国家储备林立木蓄积18000立方米。
——探索掌握我省珍贵用材树种生长发育规律,摸索配套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奠定基础。
——促进森林健康,完善森林结构,提升森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屏障作用以及国有林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规模:现有林培育任务2000亩。
建设期:2020-2021。
现有林培育建设内容包括:林分的间伐、修枝、补植、割灌、幼树选育及抚育管理等。
本次现有林培育共计31个小班,2000亩,相对集中分布于场部工区和九道河工区,其中九道河工区17个小班1024亩,场部工区14个小班976亩;培育的小班主要树种有檫木小班3个104亩,苦楮、木荷混交林小班2个146亩,杉木小班5个312亩,湿地松小班21个1438亩,通过间伐、补植等方式分别培育杉木、湿地松、檫木、苦楮及其与枫香、木荷、红果冬青等珍贵树种的混交珍贵大径材林。
2.3.2林道建设
为便于本项目的施工及今后的营林、防火需要,计划安排维修从场部通向九道河工区诸储备林小班的林道,设计林道宽度3.5米,为4级砂石公路,长度共计2.6公里。
2.3.3宣传牌
为使项目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制作树立“郎溪县伍牙山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基地”宣传牌1个,立于九道河工区人流量较大、显眼位置,介绍项目目的、意义及内容等。
2.3.4进度安排
(1)间伐及补植的林地清理与整地等:2020年4月-2021年2月,2021年2月底前完成需要补植林分的间伐、林地清理等,并对需要补植的林地挖穴;不需要补植林分的间伐时间考虑林场工作安排可适当推迟,但必须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
(2)修枝、割灌及补植:2020年4-5月;
(3)建宣传牌:2020年10月;
(4)抚育:2020年5-6月、8-9月对补植的苗木进行松土、除草、抹芽、除萌等,对选育的乡土树种幼树进行松土、除草等。
(5)林道:2020年秋冬。
在郎溪县伍牙山国有林场划定的国家储备林范围内,选择坡位中下坡,坡度35°以下、土层深厚、阳光充足、土壤通气性能较好的立地及交通条件均较好,具有培育大径材生产潜力且相对集中连片的、现有林分因经营、灾害等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其林地生产潜力的小班及部分珍贵树种小班作为本次培育的对象,据此本次在场部工区和九道河工区选择了相对集中的总计面积2000亩的31个小班进行现有林分的定向培育,这些小班的立地及交通条件较好,有培育大径材及珍贵树种的潜力。选择的具体小班详见表3。
林分调查按照《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和《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的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记载各小班地类、权属、林种、优势树种(组)、年龄、直径、树高、蓄积量等林木因子以及坡度、坡向、海拔、土壤等立地条件因子等;林分蓄积调查采用圆形样地调查法,样圆面积0.0067公顷(半径4.61米),样园个数3个以上,调查计算每公顷株数和平均胸径,根据平均胸径查一元材积表求算单株材积,以单株材积乘以每公顷株数来确定林分蓄积,各小班调查大致情况见表3,详细情况见附表5。
郎溪县地处皖南,水热及立地条件均较好,林地生产力高,适宜于很多树种的生长,乡土树种资源也较为丰富,通过对本次选择林分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林分郁闭度过大,已影响到林分林木生长,而部分林分密度则偏小,林分中有较多林窗存在,未能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林分平均胸径普遍偏低,不能大量收获国家所急需及短缺的大径材;另外林场的树种结构也较为单一,杉、松面积和蓄积均占到了林场面积和蓄积的70%以上,未能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立地条件多树种造林,以缓解国家对珍稀树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郎溪县伍牙山国有林场此类林分经过抚育间伐、补植等措施来培养大径材林和珍稀树种,为国家大径材和珍稀树种的战略储备贡献力量。
根据上述小班现有林分的实际情况,对现有林分主要采取抚育间伐、补植、修枝等方式进行培育,根据项目要求,培育的目的树种应是市场急需、资源紧缺、材质好、商业利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适宜人工培育的优质乡土或珍贵大径材树种,在此基础上,结合郎溪县的林业经营实际情况,主要选择檫木、苦楮、杉木、湿地松等树种的林分进行改培,并主要以枫香进行补植,这些树种的木材材质好,商业利用价值高,其中:
檫木:木材浅黄色,坚硬细致,纹理美观,有香气,材质优良,不翘不裂,易加工,耐腐,耐水湿;
杉木:杉木和马尾松均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树种,杉木材质轻韧,结构均匀,纹理通直,易于加工,材气芳香,耐腐抗虫,是国民经济建设中最普通而重要的商品木材,可广泛用于建筑、家具、造船等行业;
湿地松 :木材较硬,力学强度较大,纹理直,结构粗,富松脂;
枫香:材质松软,木材纹理通直细致,色泽鲜艳,抗压耐腐,是建筑业的上好用材,同时木材易旋切作胶合板,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等;
苦楮:材质致密坚韧,有弹性,供建筑、机械等用;
木荷:纹理交错、结构细致均匀,坚韧致密,材质较好,不开裂,不变形,切面光滑,耐腐耐磨,易加工,经久耐用,木质坚硬,坚硬的木质增强了它的拒火能力。
以上选择的林分树种及补植树种在伍牙山国有林场及周边地区都有人工大规模成功造林经验,营造林技术成熟。
通过对以上选择的现有林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纳,将本次选取的31个小班归并为5类,按照各类林分的基本情况,设计不同的经营措施进行培育,以实现储备林项目的建设目标。各类型林分基本情况及培育技术模型简述如下(各小班及其模型号见表3):
模型Ⅰ:檫木改造培育型
小班基本情况 所涉小班共3个,面积104亩,位于九道河工区,为檫木的过熟林分,现状密度只有19-41株/亩,林分平均胸径18-20cm左右,有较多林窗;林中杂灌丛生,林下有20-30株/亩左右的枫香、红果冬青等幼树,还有少量栎类、楮类等乡土树种的幼树幼苗。
培育类型 改造培育型
培育方式 本类型设计培育目的树种为檫木,培育方式主要为割灌、补植枫香及选育乡土树种幼树等措施。
培育目标 对本类型林分经过多次培育,最终形成檫木与枫香及部分乡土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大径材林。
模型Ⅱ:苦楮、木荷混交林提质培优型
小班基本情况 所涉小班共2个,面积146亩,分布于九道河工区,为天然形成的以苦楮为主的苦楮与木荷混交的近熟林林分,其密度在73-91株/亩之间,林分平均胸径10cm左右;林木分布不均且枝下高较低,林下杂灌较多,影响林木及林下以栎类、楮类、枫香为主的乡土树种幼树幼苗的生长。
培育类型 提质培优型
培育方式 本类型设计培育目的树种为苦楮、木荷,培育方式主要为进行弱度间伐、割灌、修枝及选育乡土树种幼树等措施。
培育目标 对本类型林分经过多次培育,最终形成苦楮、木荷阔叶混交复层异龄珍贵大径材林。
模型Ⅲ:杉木提质培优型
小班基本情况 所涉小班共5个,面积312亩,分布在场部工区及九道河工区,主要为杉木的中-过熟林林分,本类型林分密度在74-164株/亩之间,林分平均胸径在10-14cm之间,总体林木生长良好,杉木林木分布较均匀,有部分林窗,但在林窗内有20-30株/亩不等的枫香、檫木幼树。
培育类型 提质培优型;
培育方式 本类型设计培育目的树种为杉木,培育方式主要为间伐等措施;
培育目标 对本类型林分经过多次培育,最终形成杉木、枫香针阔混交复层异龄大径材林。
模型Ⅳ:高密度湿地松提质培优型
小班基本情况 所涉小班共16个,面积1078亩,分布在场部工区及九道河工区,主要为湿地松的中-近熟林林分,本类型林分密度在79-164株/亩之间,林分平均胸径在8-12cm之间,总体林木生长良好,但枝下高较低、死枝较多,影响林木材质,林木分布较均匀,有部分林窗,但在林窗内有20株/亩左右的枫香、红果冬青幼树。
培育类型 提质培优型;
培育方式 本类型设计培育目的树种为湿地松,培育方式主要为间伐、修枝等措施;
培育目标 对本类型林分经过多次培育,最终形成湿地松、枫香(红果冬青)针阔混交复层异龄大径材林。
模型Ⅴ:低密度湿地松林改造培育型
小班基本情况 所涉小班共5个,面积360亩,分布在场部工区及九道河工区,主要为湿地松的近、成熟林林分,本类型林分密度在24-48株/亩左右,林分平均胸径在14-20cm之间,有较多林窗,杂灌较多,林窗内有20-30株/亩左右枫香幼树及少量楮类、栎类等乡土树种的幼树幼苗。
培育类型 改造培育型;
培育方式 本类型设计培育目的树种为湿地松,培育方式主要为间伐、修枝、割灌、补植枫香等措施;
培育目标 对本类型林分经过多次培育,最终形成以湿地松、枫香及部分乡土树种为主的松阔混交的复层异龄大径材林。
表3 郎溪伍牙山国有林场储备林培育小班基本情况及培育措施一览表
模型号 |
模型 名称 |
小班基本情况 |
培育措施 |
培育目标 |
||||||||||||||
工区 |
储备林小班号 |
森林类别 |
小班面积 |
树种组成 |
龄组 |
密度 |
平均胸径 |
平均树高 |
每亩蓄积 |
郁闭度 |
其它 |
间伐/强度 |
修枝/强度 |
割灌 |
补植树种/株数 |
|||
Ⅰ |
檫木改造培育型 |
九道河 |
9 |
商品林 |
25 |
10檫 |
过熟林 |
40 |
20 |
8 |
4.1 |
0.60 |
杂灌较多、有林窗、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
|
块状 |
枫香/30 |
檫木、枫香阔叶混交大径材林 |
九道河 |
11 |
商品林 |
27 |
10檫 |
过熟林 |
19 |
18 |
8 |
2.6 |
0.50 |
杂灌较多、有林窗、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
|
块状 |
枫香/40 |
檫木、枫香阔叶混交大径材林 |
||
九道河 |
12 |
商品林 |
52 |
10檫 |
过熟林 |
41 |
18 |
12 |
5.5 |
0.70 |
杂灌较多、有林窗、有30株左右枫香、红果冬青幼树 |
|
|
块状 |
枫香/30 |
檫木、枫香阔叶混交大径材林 |
||
Ⅱ |
苦楮、木荷混交林提质培优型 |
九道河 |
15 |
公益林 |
94 |
6槠4木荷 |
近熟林 |
91 |
10 |
5 |
3 |
0.80 |
林木枝下高较低,杂灌较多 |
目标树/9 |
修枝/30 |
块状 |
|
苦楮、木荷阔叶混交珍贵大径材林 |
九道河 |
17 |
公益林 |
52 |
6槠4木荷 |
成熟林 |
73 |
10 |
5 |
2.4 |
0.75 |
林木枝下高较低,杂灌较多 |
目标树/9 |
修枝/30 |
块状 |
|
苦楮、木荷阔叶混交珍贵大径材林 |
||
Ⅲ |
杉木提质培优型 |
场部 |
34 |
公益林 |
104 |
10杉 |
中龄林 |
164 |
10 |
5 |
4.3 |
0.9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3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15 |
|
|
|
杉木、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九道河 |
1 |
商品林 |
97 |
10杉 |
中龄林 |
101 |
10 |
5 |
3.9 |
0.8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30株左右檫木幼树 |
目标树/20 |
|
|
|
杉木、檫木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九道河 |
2 |
商品林 |
36 |
10杉 |
中龄林 |
101 |
10 |
5 |
3.9 |
0.8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30株左右檫木幼树 |
目标树/20 |
|
|
|
杉木、檫木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九道河 |
13 |
商品林 |
57 |
10杉 |
过熟林 |
94 |
14 |
7 |
8.4 |
0.8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16 |
|
|
|
杉木、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28 |
商品林 |
18 |
10杉 |
过熟林 |
74 |
14 |
7 |
6.6 |
0.8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3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14 |
|
|
|
杉木、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Ⅳ |
高密度湿地松林提质培优型 |
九道河 |
6 |
商品林 |
142 |
10湿 |
中龄林 |
164 |
10 |
5 |
4.2 |
0.9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24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九道河 |
7 |
商品林 |
104 |
10湿 |
中龄林 |
159 |
10 |
5 |
4.1 |
0.9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22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九道河 |
14 |
商品林 |
34 |
10湿 |
中龄林 |
156 |
8 |
5 |
2.2 |
0.8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22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24 |
商品林 |
65 |
10湿 |
中龄林 |
162 |
10 |
5 |
4.2 |
0.9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22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27 |
商品林 |
70 |
10湿 |
中龄林 |
117 |
10 |
5 |
3.5 |
0.8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13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32 |
公益林 |
62 |
10湿 |
中龄林 |
113 |
10 |
5 |
3.4 |
0.8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9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33 |
公益林 |
108 |
10湿 |
中龄林 |
150 |
10 |
5 |
3.9 |
0.9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15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31 |
公益林 |
45 |
10湿 |
中龄林 |
107 |
10 |
5 |
3.2 |
0.8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红果冬青幼树 |
目标树/9 |
修枝/20 |
|
|
湿地松、红果冬青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九道河 |
20 |
商品林 |
51 |
10湿 |
中龄林 |
159 |
10 |
5 |
4.8 |
0.9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红果冬青幼树 |
目标树/22 |
修枝/20 |
|
|
湿地松、红果冬青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九道河 |
21 |
商品林 |
39 |
10湿 |
中龄林 |
148 |
8 |
5 |
2.1 |
0.8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红果冬青幼树 |
目标树/24 |
修枝/20 |
|
|
湿地松、红果冬青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九道河 |
8 |
公益林 |
82 |
10湿 |
中龄林 |
88 |
12 |
5 |
4.2 |
0.7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9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26 |
公益林 |
44 |
10湿 |
中龄林 |
160 |
10 |
5 |
4.8 |
0.9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15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22 |
公益林 |
46 |
10湿 |
近熟林 |
88 |
12 |
6 |
4.2 |
0.7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11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23 |
公益林 |
21 |
10湿 |
近熟林 |
96 |
12 |
7 |
4.6 |
0.75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15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25 |
公益林 |
33 |
10湿 |
近熟林 |
83 |
12 |
6 |
4 |
0.7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6 |
修枝/20 |
|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29 |
公益林 |
132 |
10湿 |
近熟林 |
79 |
12 |
5 |
3.8 |
0.70 |
林木分布较均匀、枝下高较低,林下有20株左右红果冬青幼树 |
目标树/6 |
修枝/20 |
|
|
湿地松、红果冬青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Ⅴ |
低密度湿地松林改造培育型 |
场部 |
36 |
公益林 |
132 |
10湿 |
近熟林 |
24 |
20 |
6 |
3.8 |
0.50 |
杂灌较多、有林窗、有3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8 |
修枝/20 |
块状 |
枫香/40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九道河 |
4 |
商品林 |
58 |
10湿 |
成熟林 |
25 |
14 |
6 |
2.5 |
0.50 |
杂灌较多、有林窗、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8 |
修枝/20 |
块状 |
枫香/40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九道河 |
5 |
商品林 |
32 |
10湿 |
成熟林 |
25 |
14 |
6 |
3.3 |
0.50 |
杂灌较多、有林窗、有2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8 |
修枝/20 |
块状 |
枫香/40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九道河 |
18 |
商品林 |
42 |
10湿 |
成熟林 |
45 |
14 |
6 |
3.2 |
0.50 |
杂灌较多、有林窗、有20株左右红果冬青幼树 |
目标树/9 |
修枝/20 |
块状 |
枫香/35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
场部 |
35 |
公益林 |
96 |
10湿 |
成熟林 |
48 |
18 |
9 |
8.1 |
0.50 |
杂灌较多、有林窗、有30株左右枫香幼树 |
目标树/10 |
修枝/20 |
块状 |
枫香/30 |
湿地松、枫香针阔混交大径材林 |
2.4.5具体培育方式设计及技术要求
1、间伐
(1)林木分类
严格按照国家《森林抚育规程》的要求进行抚育间伐,在间伐前,首先根据《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导则》,并结合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将林木分为以下几类:
目标树:林分中符合培育目标并精心培育的林木,一般是那些树干通直、树干枝下高6m以上,树冠发育良好,生命力强的树木,以及为增加混交树种、保持林分结构或生物多样性等目的而需要保护的珍贵树种、该地区比较稀少的树种以及补植的树种的幼树幼苗等;
干扰树:与目标树竞争阳光和向上生长空间,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林木,一般是那些材质较低或与目标树紧靠形成竞争的树木,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差树:是指火烧、断梢、双叉、腐烂、萌条、虫害、霸王木、被压木等叫差树,差树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的自然和多样性,稳定林分有利,特别对于阔叶林分,可以防止大树的有用树干形成侧枝,因此如果差树没有或经济价值很低,同时不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情况下,可予以保留,以维护森林生态的自然和多样性;
一般林木:林分中保留的非目标树但能促进优良的自然修枝,遮蔽林地,生长中等或偏下的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的林木。
(2)间伐设计
目的树种选择 根据林分的实际情况,确定各模型的目的树种依次为檫木、苦楮(木荷)、杉木、湿地松、湿地松(后期可增补枫香、红果冬青)。
目标树选择 在目的树种中按照目标树要求选择目标树,根据林分情况保留每亩目标树阔叶树檫木、苦楮、木荷(枫香)等7-13株,其平均株行距在7-8m左右,杉木每亩目标树26-30株,其平均株行距在4-5m左右,湿地松每亩目标树16-22株,其平均株行距在5-6m左右;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及当地木材市场需求,设计杉木、湿地松针叶树的最终培育目标胸径为35cm以上,檫木、苦楮、木荷(枫香)等阔叶树为50cm以上。
目标树标记 根据以上目标树选择标准选定目标树,用红漆进行标定,观察目标树周围相邻树木,判定是否干扰树,并用不同记号进行采伐标记,同时为了提高林场经济收入,也可以采伐部分差树予以利用,同样在差树上做出采伐标记。
间伐目标 干扰树及部分差树
间伐强度 根据各小班实际情况及公益林的相关规定,设计各小班间伐强度分别为株数的6%-24%之间,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0.7之间。各小班实际间伐强度及间伐木径级分布情况见表3、附表6及附表7。
(3)间伐作业
采伐木标记 在间伐前先由技术人员按上述设计标定目标树及采伐树;
伐前培训 采伐开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对采伐过程中的安全、作业流程及改培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注意事项 注意人身安全;注意森林防火;采伐林木时要控制树木的倒向,尽可能降低采伐对林分的影响,对保留林木和幼苗尤其是目标树的损害要降到最低,使伐倒木尽量朝向林中空地、或是林冠部分被清除后也很容易恢复的更新地段,尽量沿等高线伐木;伐除的林木应及时运出林外并加以利用以获得经济收入。
(4)间伐时间
安排在2020年10月-2021年2月间,对不需要进行补植的小班,考虑到林场生产的实际需要,间伐时间可以适当后延,但应于2020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2、修枝
(1)修枝的目的及意义
储备林项目的目的一是培育大径材和珍贵树种,以获得高质量的木材,另一方面也是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通过修枝能够促进林木生长,生产大径无节良材,提高木材质量;而且修枝也能有效改善林内环境,增加林内光照,促进林下幼树幼苗生长,增加林下植被覆盖度及丰富度,有利于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修枝也有利于森林的经营活动。
(2)修枝目标
为减少修枝工作量,修枝主要是针对各模型中的目标树进行。
(3)修枝强度
设计各模型修枝强度为总枝量的20-30%,且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2(详见表3)。
(4)修枝方法
修枝主要针对树干下部的枝条(包括死枝)以及上部生长羸弱的枝条,以减少这些枝条对树体营养的消耗,要注意将树干下部死枝修去;修枝时应注意平茬,不要留下较大的结疤,以生产无节良材,提高木材质量;修枝过程中注意不要对保留木及幼树造成伤害,修枝后的枝条应及时运出加以利用。
(5)修枝时间
修枝时间安排在2020年4-5月间,此时去除活枝,养分损失少,病虫害轻,木材变腐少,切口易愈合,对树体伤害小,并且能起到良好的修枝效果。
3、割灌
(1)技术要求
对模型Ⅰ、Ⅱ、Ⅴ中的小班,根据林分现状,林下及林中空地中有较多的杂灌及攀援植物,林木、灌木及攀援植物相互间竞争养分及阳光,影响林木及林下乡土乔木树种幼树的正常生长,导致这些小班林木生长未达到正常水平,因此设计在这些小班中清除攀援在林木上的藤蔓,在林下乡土乔木树种幼树周边进行块状割灌,清除幼树周边0.5m范围内的所有灌木、藤蔓和草本植物,为幼树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而不影响存留木生长的林下灌木和草本应尽可能予以保留,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
对模型Ⅰ、Ⅲ、Ⅳ中的林分小班,结合割灌,进行扩穴松土,以促进幼树的生长。
(2)注意事项
割灌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说明需保留林木的特点及其空间分布,强调乡土阔叶树种幼树保存的重要意义以及施工时的安全及注意事项;砍除的杂灌就地覆盖在林地上,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以使其养分回归土壤,同时也能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
(3)割灌时间
安排在2020年4-5月间,可与修枝、补植一起以降低工作量。
4、林窗补植
对模型Ⅰ、Ⅴ中的各小班,在经过间伐后,对留下的、天然更新不足的林窗或林中空地中,见缝插针,适当补植部分枫香苗木,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改善林分的树种结构,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1)补植穴布置与挖穴整地
根据林分存留木的实际分布情况见缝插针布置植穴,具体做法是:根据林窗的大小设计植穴呈水平环山带状布置,上下行的植穴与存留木之间相互呈“品”字形布置,植穴与存留木相互之间距离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保证每株林木有足够的较为均匀的营养空间;补植应尽可能避免单株补植,而应采用块状补植的方式,补植应以密度比较大的群组形式进行,以形成林分的小气候,一个群组应该是同样的树种,而且应与周围的林分不同。
整地采用明穴整地,植穴规格为50cm×50cm×40cm。整地时先砍除植穴周边0.5m范围内的杂灌,然后挖穴,穴土全部清出穴外,并将表土堆放于植穴两侧,心土堆于植穴的下坡处,春初造林前1-2个月植穴回土,回土时要先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然后回表土至约九成备栽。
整地时间安排在2020年春季进行,并在2020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整地时应注意水土保持。
(2)补植树种及密度
根据树种生态学特性、林场经营需要及存留林木现状确定补植树种及合理补植密度,根据项目培育大径材及珍稀树种的目的,设计对模型Ⅰ、Ⅴ补植枫香30-40株/亩,小班补植密度详见附表6;根据林中空地的大小,设计补植的株行距为2m×1.5m-2m×2.5m。
(3)补植方法设计
为确保造林成活和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造林时间选择在春季,雨后进行栽植;采用播种苗补植。栽植时,先把穴内树根、石块捡出,填一层表土。栽苗时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将树苗根放在穴的中央,回填表土,土填至半穴时将苗木向上提一下,使根系舒展,然后踩实,再填土至穴平,再踩实,最后将植树穴填平,堆土成馒头型,上覆盖松土盖上杂草,晴天栽后立即灌足定根水。
栽植时间以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为宜,3月底前全面完成补植任务。当年补植成活率达不到90%或成活分布不均匀时,应于当年雨季或次年春按补植穴补植。
(4)种苗
苗木规格及来源 根据郎溪县伍牙山国有林场经营的实际情况,本次补植树种主要选择枫香,为能成功培育枫香的珍贵大径材林,补植的苗木应选择具有完整根系和健壮的地上部分,抗逆性强,无病虫害,生长稳定的I级壮苗,其苗木规格如表1。
*详情请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