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
一、项目概况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方针,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建立起基于“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实现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快速、高效、高质量。
自2015年起,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开展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通过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计算机通讯技术,整合多家社区基层医院、急救中心资源,将院前急救车移动监护仪、心电图机等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生命体征、检测数据以及急救过程中的音视频同步传送至胸痛诊治中心,使院内急诊(接诊)工作前移,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缩短胸痛病人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质量和实效性,助力医院加强机构间的合作以及信息互联互通。
本次危重症协同救治管理平台项目,基于前期胸痛急救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信息资源基础上,保留原有数据和功能,升级扩容卒中、创伤两大中心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并基于三中心建设需要对现有院内时间采集设备增加采集点位并整体进行升级,同时对现有院前120系统接口进行优化改造。
本项目主要包括:多中心平台软件、三中心客户端软件升级(包括分诊台工作站、护士联动工作站、医生手机客户端)、与院前120系统接口改造、与医院集成平台接口改造、增补升级时间节点采集设备(如抢救室、ICU、创伤中心/急诊复苏室、CT室、介入室(DSA)、重症医学科以及手术室)。
二、项目清单
序号 |
建设内容 |
建设内容 |
数量 |
1 |
多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平台软件 |
协同救治平台软件 |
1套 |
危重症患者管理软件 |
1套 |
||
质控管理软件 |
1套 |
||
2 |
胸痛/卒中/创伤危重症院内工作站 |
分诊台工作站软件升级 |
1套 |
护士联动工作站软件升级 |
1套 |
||
医生手机客户端软件升级 |
1套 |
||
3 |
接口软件 |
与院前120系统接口改造 |
1套 |
与医院集成平台接口改造 |
1套 |
||
4 |
时间节点采集设备 |
iBeacon蓝牙定位信标 |
22个 |
物联网基站 |
8台 |
||
定位手环 |
15个 |
三、技术规格要求
1、多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平台软件1套
本项目要求将原有胸痛急救管理系统升级为多中心平台。多中心平台软件包括协同救治平台软件、危重症患者管理软件和质控管理软件。
1.1协同救治平台软件
本项目要求将原有胸痛急救管理系统升级为多中心平台。协同救治平台软件安装部署在服务端,主要负责对系统各业务系统的数据的流转、管理、交互等服务提供软件支撑,主要包括中心管理服务器软件、媒体服务器软件、数据库服务器软件、接口服务器软件。具体系统功能实现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中心管理服务器软件:中心管理服务器软件是整个平台系统的核心,协调监护数据、视频数据和相关救治信息在一体化危重症急救平台与各系统间通讯、显示、存储和统一管理。
2、媒体服务器软件:媒体服务器软件主要用来对媒体(音视频/监护数据)进行点播、回放、检索以及管理等功能。该服务器具有多点控制单元,包括媒体接收、媒体发送、媒体缓冲管理、媒体管理、媒体控制、网络管理等功能。
3、数据库服务器软件:数据库服务器是系统的数据核心部件,为业务和管理的所有相关信息提供数据存取,为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源,为和其他系统对接提供相关信息,并通过接口模块从其他系统获取信息并存储等。
4、接口服务器软件:应提供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与本系统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流转和交换,向各子系统提供协议接口和协议转换,为各子系统提供数据保障。
1.2危重症患者管理软件
1.2.1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实现:账号管理、角色管理、数据字典、评分管理、手环管理、车辆管理、模板管理、医院管理、触发器房间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功能。
1.2.2胸痛数据管理
1、迁移历史数据,生成历史患者救治记录;胸痛数据集包括患者信息、院前急救信息及检查数据集、院内急诊信息据集、导管室数据集。支持对接各类医疗信息系统,如HIS系统,通过接口实时数据交互与共享。
2、胸痛病人管理:支持通过WEB页面随时查看编辑本院收治的胸痛病人完整救治记录,以时间顺序组织和展示供相关医护人员可随时回溯病人救治信息。应支持救治信息完整度检查并按不同颜色区分提示相应的完成度,并支持权限管理及患者数据的查询、导出、新增、删除功能。
3、胸痛救治时间轴:支持记录患者救治轨迹数据,支持通过院前移动工作站、院内客户端、时间自动采集软件所采集的关键时间节点数据,至少包含但不限于院前关键时间节点(急救呼叫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院前首份心电图时间、到达医院大门时间);院内救治关键时间节点(病人进出急诊室时间、院内接诊时间、肌钙蛋白抽血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通知心内科会诊时间、开始知情同意时间、签署同意书的时间、启动导管室时间、溶栓时间、溶栓结束时间、进出CT时间、进出导管室时间、开始穿刺时间、导丝通过时间等),时间轴关键节点可支持自定义调整。
4、胸痛评分:支持显示关联患者的评分情况,支持进行诊断的各类评分,包括不限于TIMI评分(NSTEMI患者TIMI评分、STEMI患者TIMI评分)、GRACE评分、GCS评分。
5、检验报告:支持通过院内系统接口及直接对接各类监测、检查、检验设备与仪器,自动获取数据并建立与患者救治记录的关联。
6、质控报表:支持按病人查看与之对应的质控标准的达标情况,支持导出功能。
1.2.3卒中数据管理
1、卒中数据集包括患者信息、院前接诊数据集、门急诊接诊数据集、院内接诊数据集、检验检查数据集、手术室、导管室及转归数据集。支持对接各类医疗信息系统,如HIS系统,通过接口实时数据交互与共享。
2、卒中病人管理:支持通过WEB页面随时查看编辑本院收治的卒中病人完整救治记录,以时间顺序组织和展示供相关医护人员可随时回溯病人救治信息。应支持救治信息完整度检查并按不同颜色区分提示相应的完成度,并支持权限管理及患者数据的查询、导出、新增、删除功能。
3、卒中救治时间轴:支持记录患者救治轨迹数据,支持通过院内客户端、时间自动采集软件所采集的关键时间节点数据,至少包含但不限于院前关键时间节点(发病时间、呼救时间、溶栓时间);院内救治关键时间节点(病人进出抢救室时间、急诊护士抽血时间、急诊医生到达时间、通知卒中一线时间、卒中一线到达时间、进出CT室时间、CT报告时间、医生谈话时间、患者签字时间、院内溶栓时间、到达离开手术室时间、进入离开导管室时间等),时间轴关键节点可支持自定义调整。
4、卒中评分:支持显示关联患者的评分情况,支持进行诊断的各类评分,包括不限于NIHSS评分、GCS评分、HUNT-HESS量表、改良Fisher量表。
5、检验报告:支持通过院内系统接口及直接对接各类监测、检查、检验设备与仪器,自动获取数据并建立与患者救治记录的关联。
6、质控报表:支持按病人查看与之对应的质控标准的达标情况,支持导出功能。
1.2.4创伤数据管理
1、创伤数据集包括患者信息、120到达急诊科之前数据集、预检分诊数据集、抢救室数据集、检验检查数据集、急诊手术数据集、ICU及数据归档数据集。支持对接各类医疗信息系统,如HIS系统,通过接口实时数据交互与共享。
2、创伤病人管理:支持通过WEB页面随时查看编辑本院收治的创伤病人完整救治记录,以时间顺序组织和展示供相关医护人员可随时回溯病人救治信息。应支持救治信息完整度检查并按不同颜色区分提示相应的完成度,并支持权限管理及患者数据的查询、导出、新增、删除功能。
3、创伤救治时间轴:支持记录患者救治轨迹数据,支持通过院内客户端、时间自动采集软件所采集的关键时间节点数据,至少包含但不限于院前关键时间节点(受伤时间、出诊医生到达现场时间、到达医院大门时间);院内救治关键时间节点(病人进出抢救室时间、护士分诊时间、医生首诊时间、护士抽血时间、会诊通知时间、会诊到达时间、到达离开CT室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手术结束时间、ICU出入室时间、呼吸机开始使用时间等),时间轴关键节点可支持自定义调整。
4、创伤评分:支持显示关联患者的评分情况,支持进行诊断的各类评分,包括不限于ISS评分、TI评分。
5、检验报告:支持通过院内系统接口及直接对接各类监测、检查、检验设备与仪器,自动获取数据并建立与患者救治记录的关联。
6、质控报表:支持按病人查看与之对应的质控标准的达标情况,支持导出功能。
1.3质控管理软件
重点关注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全程,通过对系统采集的患者救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至数据平台,汇总救治路径上采集的所有数据,通过多角度全面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危重症患者救治全流程进行质控。具体系统功能实现应包括以下内容:
1.3.1、专项统计分析
系统应支持多个维度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统计数据应支持数据抓取、图表展示及导出功能,统计类型包括不限于提供基于时间统计、来院方式统计、首次医疗接触以及危急重症救治关键质控指标统计,对系统采集的所有的信息字段均可满足入选统计要求,根据需要自由定制以满足可进行医教、科研、考核等应用统计。同时,系统需支持开放式结构设计,具备一定的功能扩展。
胸痛中心专项统计:包括不限于发病年龄,疾病种类统计、急救结果统计、发病时间统计、急救时间统计。
卒中中心专项统计:包括不限于患者年龄,绿色通道及启动率统计、患者来院年龄,来院方式统计、患者年龄,转归统计、发病年龄,病种统计、mRS平均分百分比统计、脑梗死溶栓,桥接比列统计、脑梗死导管室统计、脑出血年龄,手术治疗比列统计、颅内动脉瘤年龄,人数占比统计、质控统计报表。
创伤中心专项统计:包括不限于患者抢救室留滞时间统计、创伤患者发生院感统计、创伤患者进出ICU时间统计、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统计。
1.3.2、质控模板管理
该模块应支持通过患者类型自动关联并且满足基于病人救治时间窗要求可针对各救治环节设定标准值(时间),支持为危重症专病患者质控项设定自定义标准值,当统计项的值不符合标准值时,系统将以突出显示提示,强化黄金时间理念,助力用户提升救治流程的规范性,完善保障病人救治的及时性。
2、胸痛/卒中/创伤危重症院内工作站1套
2.1分诊台工作站升级
本项目对分诊台工作站软件升级,新增卒中/创伤患者创建功能,并显示自行入院或120运送的卒中/创伤病人情况,包括病人信息、生命体征、心电图等数据。
2.2护士联动工作站扩容升级
本项目增加卒中患者和创伤患者救治管理模块。卒中、创伤时间管理结合医院相关科室时间管理要求设计细项内容,系统支持IOS或安卓版本。系统需要在原来的建设基础上进行扩容升级。
2.3医生手机客户端
本项目增加卒中患者和创伤患者救治信息模块。胸痛、卒中、创伤时间管理结合医院相关科室时间管理要求设计细项内容,系统可查看所有创伤、卒中患者任务历史信息,可编辑创伤、卒中患者救治病历(时间管理表),可进行患者评分。系统需要在原来胸痛手机客户端的建设基础上进行扩容升级。
3、接口软件1套
3.1与院前120系统接口改造
要求在之前对接的基础上,增加卒中、创伤患者的任务信息筛选,供分诊台创建患者,将收到的120急救任务信息数据推送给医院his系统,并将his系统反馈的患者转归信息推送给120急救信息系统。
3.2与医院集成平台接口改造
与医院集成平台对接,获取医院员工信息(如科室信息、工号信息)、患者信息,患者建档时可以调用主索引服务,以此为基础实现医疗数据层面的整合,保证患者诊疗数据的完整和统一。
4、时间节点采集设备
一、蓝牙信标 |
|
序号 |
功能或技术指标 |
1 |
支持Bluetooth BLE 4.0和苹果公司标准iBeacon协议 |
2 |
内置2400mAh的高容量锂亚电池,电池续航时间≥8年 |
3 |
产品重量≤40g(含电池) |
4 |
产品厚度≤21mm,直径≤50mm |
二、定位技术 |
|
序号 |
功能或技术指标 |
1 |
在急诊中心室内定位区域内在原地2~3秒内完成准确的初始定位 |
2 |
在蓝牙BLE 架构下,要求平均达到 1~3米的定位精度 |
三、物联网基站 |
|
序号 |
功能或技术指标 |
1 |
10/100/1000M以太网接口≥1个,支持POE供电 |
2 |
无线网络工作频段:2.4GHz和5GHz,支持802.11b/g/n/ac无线协议 |
3 |
USB接口≥4个 |
4 |
工作频率:490MHz |
5 |
发射功率≥20dBm |
6 |
支持4G/5G卡进行数据回传 |
7 |
传输距离:空旷环境≥1000m(可视距离) |
8 |
物联网基站支持Master/Slave工作模式 |
9 |
支持无缝漫游功能,蓝牙电子标签可自动切换基站 |
10 |
支持边缘计算架构,每台物联网基站对覆盖范围内的标签位置进行本地实时计算,确保定位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
11 |
外置天线≥5dBi |
12 |
支持5V/2.5A DC(Micro USB)供电 |
13 |
支持远程固件升级 |
14 |
支持壁挂式安装 |
四、定位手环 |
|
序号 |
功能或技术指标 |
1 |
支持Bluetooth BLE 4.0和苹果公司标准 iBeacon 协议 |
2 |
工作频率:2.4Ghz 和 490MHz |
3 |
蓝牙接收灵敏度≤-97dBm |
4 |
发射功率≥19dBm |
5 |
传输距离≥1000m(可视距离) |
6 |
定位间隔时间:可调 |
7 |
支持自动切换基站,无缝漫游 |
8 |
LED指示:两色状态灯(红色/绿色) |
9 |
支持开机和关机功能 |
10 |
支持自动休眠唤醒 |
11 |
防护等级:IP67 |
12 |
内置锂电池≥350mAh,支持磁吸充电 |
13 |
续航时间≥3天(2 秒钟上报一次) |
特别说明:
1.本次项目主要是针对现有信息化建设进行软硬件扩容和升级,须基于现有服务器软硬件、网络设备和业务系统进行项目建设,须保证现有业务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与现有系统的平滑对接。
2.本项目为交钥匙工程,投标人负责与现有“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胸痛急救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承建方进行的商务技术协调并承担对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
3.本次项目建设须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胸痛急救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软硬件进行无缝整合和对接,且本次投标方须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胸痛急救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承建方协同配合,以确保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影响现有业务以及本次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实施进度要求
本项目实施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请投标人根据阶段划分进一步细化成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合同签订后15日内确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管理、项目测试/验收的方案,向采购人提供上述文档并需经采购人审查通过;
第二阶段: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完成软件的安装调试使用,经测试运行及培训,并通过采购人组织初步验收确认合格,投入试运行;
第三阶段:投入试运行后正常运行1个月,并完成本项目的培训任务,建立完善的系统运维体系,经正式验收合格,正式交付使用。
五、培训要求
提供完整详尽的技术培训方案,项目验收前必须完成相关技术培训。技术培训的内容必须覆盖本次投标产品的日常使用操作和管理维护等。
六、售后服务要求
6.1乙方对甲方提供操作维护、管理等培训,至熟练操作为止。
6.2 提供软硬件产品两年7*24免费售后技术支持服务(包括故障排除、性能调优、技术咨询等,并负责处理、协调与各系统软件、硬件等供应商的关系)。
6.3 系统维护期内,乙方须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测与调优,每半年对系统进行一次总体检测,系统维护期满后为甲方提供一套完整的运行记录。
6.4 系统维护期内,乙方提供7*24应急响应服务,乙方在确认紧急响应请求后,通过电话、Email或传真等远程方式查找紧急事件的事发原因并解决相应问题,如无法远程解决问题,在乙方确认紧急响应请求后要求内提供现场技术支持。
七、质量保证
投标产品必须是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的合格产品,满足采购人的使用需求,并具有可靠的售后服务体系,质量可靠、使用安全。
投标人保证其提供的产品中所有预装和为本项目安装的软件均为具有合法版权或使用权的正版软件且无质量瑕疵。
在质保期内,如遇软件产品升级、改版,应免费提供更新、升级服务。
质量保证期过后,如需购买软件维保,年费用不超过本项目中软件系统中标价的10%。
八、付款方式
本次项目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期付款:合同签订后15日内进一步优化需求分析,并细化系统建设计划、目标任务书和测试验收方案,向甲方提供上述文档并需经甲方审查通过。乙方凭甲方认可的正规合法的发票向甲方办理合同总价30%的结算手续。
第二期付款:乙方在合同签订后 1个月内完成项目建设系统设计、开发、实施,通过初验后进行试运行,并在甲方出具初步验收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乙方向甲方办理合同总价50%的结算手续。
第三期付款:试运行正常,乙方提交全部报告材料,通过正式验收,并出具项目终验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乙方向甲方办理合同总价20%的结算手续。
九、验收要求
项目提交的文档成果包括但不限于: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资料、软件使用操作手册、项目验收报告等。(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