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内容与技术需求
崇寿镇地处北纬30°15',东经121°18',位于慈溪市北部,东隔四灶浦江与新浦镇相望,西与庵东镇相邻,南至五塘东与坎墩街道毗连,东南与胜山镇接壤,北接杭州湾新区,镇域面积20平方千米(2017年)。辖区内有1个社区,8个行政村。崇寿镇具有江南水乡特色,水网纵横交织,相公殿江、四灶浦江、向天庵江、房黄路江、八村江、鸣山路江,健民江、六塘江等沟通南北;五塘江、六塘江、七塘江等横贯东西,河流纵贯通,形成较稠密的水网。2011年末,崇寿镇供水站1座,铺设干线水管8公里,年工业用水85.2万吨、生活用水72.5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30.3公里
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6〕174号)、《宁波市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慈政办发〔2017〕27号)文件要求,全街道上下团结一心,成立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已开展全域普查摸清底、精准治理出重拳、长效机制落实处等一系列规范系统的方式方法,高效完成了“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
在此背景下,开展崇寿镇等入河排水(污)口智能化改造及远程控制平台建设,并完善入河排口监测与管理体系,对长期有效实现污水零直排目标具有十分的必要性。
排口分布在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镇工业区两个区块,存在主要问题为:管网结构性、功能性缺陷造成污水管网高水位、雨污串流;管网沉积物和地表污染物冲刷的初期雨水污染,造成雨水管网中污水直排河道和雨水排口晴雨天出(污)水的现象。
(1) 治理目标
技术与管理二者不留短板,应用优势治理技术掐断污染途径,通过建立信息化监测平台,高效管理智能化雨水排口实现以下治理目标:
(1)雨水排口内雨污水分质分流排放,实现“晴天不出水,雨天无污水”。
(2)实现排口内水质水文和运行情况数据化反馈,在信息化平台进行集中式管理和监控。
(3)加强管理效率,建立在线监控、定期实地运营维护和问题及时反馈处理的管理体系。
(2) 治理思路
围绕排口内污染源情况及成因,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建立管理体系,补齐管理短板。
(1) 雨污分流:对排口及周边管网开展前期调查、进行排口改造个性化方案设计,安装智能雨污分流设备——即智能排口系统,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自动化管理达到污水零直排,改善入河水质,减少污染物入河,提升排口外河流断面水质。
(2)监管并重:开发可供管理者监控智能排口系统运行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引入地理信息展示和定期运维机制,大大简化污水零直排工作中排口管理难度并实现对相关责任部门的精准推送,和对指令的执行与反馈,以建立排水(污)口管理体系。
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软硬件的建设,主要为以下内容:
硬件:经现场勘察,具备安装条件的地点,计划设计基于智能排口系统的“入河排水(污)口智能化改造”7处,其中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4处(附件1),具体位置为绿园一路斜塘江排口、绿园二路斜塘江排口、绿园三路斜塘江排口、绿园一路外五塘江排口;镇工业园区3处(附件2),具体位置为崇寿大道浒山江西侧排口、纬二东路浒山江西侧排口、纬二西路园区直江东侧排口;智能管网监测系统1处,具体位置在:北苑路与绿园三路地下管网。具体建设位置如下:
图1 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排口位置示意图
图2 崇寿工业区排口位置示意图
软件平台建设:开发通过PC端和手机端可实时查看智能设备工作情况和现场情况的软件平台,平台还可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相关数据并用报表形式呈现,便于管理人员完成日常巡检等工作。
本项目通过智能化雨污分流改造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管控,减少入河污染负荷、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减轻巡检管理压力。
五. 设备清单
名称 |
内容 |
数量 (套) |
特征描述 |
智能排口与智能管网监测系统 |
智能排口系统
|
7 |
1、 根据晴雨天能够智能识别并按照不同模式工作; 2、 智控设备具备规则定制、远程控制、现场控制相结合的综合管控功能; 3、 故障告警功能; 4、 本地及远程固件升级功能; 5、 通过蜂窝物联网(GPRS、NBiot、LTE或NR)接入; 6、 液位传感器 0-10m,水质传感器电导率,0-2000uS/cm; 7、 液位精度5%FS; 8、 控制智能排口晴天不出污水、雨天无污水; 9、 定制箱式分流池; 10、 特种定制切割型排污泵、软管及不锈钢紧固件、止回装置; 11、 雨污分质分流智控设备及基础; 12、 户外防护罩; 13、 外接电源进线及绿化、路面恢复; 14、 新建污水压力管道、管道保护及绿化、路面恢复; 15、 安全防护及警示; 16、 原雨水井排水气囊封堵; 17、 智能排口整机调试; 18、智能排口运行平台入网测试。 |
智能管网监测设备系统 |
1 |
1、根据管网监测需要,可提供水文、水质相关等多种关键数据的采集; 2、采用高密度电池供电的方式,且能够满足较高频率的数据采集需求; 3、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满足防水、防腐、高低温的要求; 4、 本地或远程固件升级功能; 5、 通过蜂窝物联网(GPRS、NBiot、LTE或NR)接入; 6、 管网监测系统查看平台。 |
|
技术服务与维保 |
一年 |
1、智能控制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日常维护; 2、提供移动端、PC端平台运行查看功能; 3、智能控制系统运行优化; 4、智能控制系统运行应急问题预警; 5、提供年度运维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