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一码管地”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一期)建设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104220000150832 文档页数:52页 所需下载券:10
“一码管地”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一期)建设项目

招标项目范围及要求

一、建设背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加快业务工作的集成化、体系化,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织就国土空间整体智治的“天罗地网”。

二、建设目标

坚持“一码管空间”理念,以“空间码”作为串联全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国土空间治理的“核心码”,以不动产单元代码的唯一性、确定性,贯穿项目用地规、批、供、用、登、建、验等全流程,统筹推进场景关联集成,构建“一码管空间”多业务协同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国土空间”底图、底板、底库作用,自然资源最新变更数据必须汇交到数据中台,各类应用场景数据调用、交互必须在数据中台上完成,逐步实现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一码智治”。

三、总体设计要求

按照全省数字化改革总体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和整体智治,实现“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打造自然资源领域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依据建设目标,平台建设应以业务为导向、应用为核心、技术为支撑,采用微服务、轻应用的技术架构。

四、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码服务管理、协同应用场景开发、系统接口、一码监管平台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1.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由业务流程梳理、空间码编码规范、一码归集和一码共享规范四个部分构成。

(1)业务流程梳理

本次业务流程梳理需围绕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预审选址、划拨/出让、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竣工规划核实”等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要求,以“空间码”重塑业务流程,构建省市县一体、部门间协同的高效运转机制。

(2)编码规范

明确编码规范,对建设用地、农转用、风险防范区域进行编码,需通过唯一、确定的二维码进行呈现;需要明确码的编码规则和串联方法。

(3)一码归集规范

围绕“一码管空间”全生命周期串联的需求,为支撑准确、高效、畅通地数据归集上链,编制一码归集规范。

(4)一码共享规范

围绕部门间、业务间、系统间的信息共享需求,为精准、高效地实现跨系统、跨层级、跨区域的信息互联共享,制定数据共享规范,包含共享信息目录以及数据规范。

2. 码服务管理

(1)空间码服务引擎

以推动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打造自然资源“整体智治”、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为指导,在工作机制、数据共享标准体系保障的基础上,构建空间码服务引擎,形成从码的生成、变更、注销、监管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实现以“空间码”为抓手打通自然资源内部各项业务系统,归集全链条数据。

(2)一码归集

通过一码归集服务,将规划设计条件、预审选址、划拨/出让、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竣工规划核实等自然资源核心业务的成果通过“空间码”链接起来,形成数据归集库,以业务成果统一归集或服务调用形式,实现“一码关联”,需明确归集数据配置,同时提供归集服务的管理和统计查询的功能。

(3)一码共享

通过共享目录管理、共享数据配置、共享服务管理实现“一码管空间”共享内容的规范化、可视化、高效化管理。

(4)一码工具箱

对数据归集库进行工具的开发,以“空间码”为抓手,通过工具实现面积计算、权属地类、压覆矿、控规、永农等分析功能。

3.协同应用场景开发

聚焦应用场景综合集成、高效协同,以核心业务、高频事项为切口,在“一码管空间”业务链基础上,采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V 字模型同步迭代的方法,统筹推进不动产全生命周期主流程、一码全息、一码读地、一码防灾、公众智查等一批场景关联集成,全方位拓展“一码管空间”协同应用场景。

(1)不动产全生命周期主流程

通过“空间码”对“规划设计条件、预审选址、划拨/出让、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竣工规划核实”七个阶段产生的业务成果以成果备案或省级数据下行的形式进行统一归集管理。

(2)一码全息

开发“一码全息”协同应用场景综合展示绍兴市空间全貌,方便领导更全面了解辖区范围内自然资源状况。提供五色图、码的名片、码的业务全息等功能。

(3)一码读地

需对接浙里土地云系统,通过“空间码”将地块出让信息推送给浙里土地云系统。

(4)一码防灾

充分利用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年度排查等成果,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方式,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稳定斜坡和易发区等划定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域,采用“一码一区域”、“多色图”的形式科学划分地质灾害极高、高、中、低风险区并进行实时状态更新,群众及巡防员通过扫码及时了解、更新风险防范区域信息,建立科学防控、整体智治”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构建分区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新体系。“一码防灾”主要包括了风险防范区管理、预警预报管理、任务管理、扫码查灾等功能。

(5)公众智查

面向企业等公众对象,在政务服务网统一入口登录基础上(浙里办APP),为公众提供智能查询服务,支持地块查询、证书批文查询等功能。

4.系统接口

(1)绍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建设“一码管地(空间)”综合应用平台与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接口,实现通过“一码管地(空间)”综合应用平台能够向绍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调用成果数据。

(2)绍兴市综合档案管理系统

与绍兴市综合档案系统进行对接,将“空间码”归集的成果资料存储在绍兴市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中,例如土地出让的上下手合同等。同时支持向绍兴市综合档案管理系统调取成果资料。

(3)浙里办、浙政钉

开发对接浙里办、浙政钉,在浙政钉整合集成“一码防灾”、“一码全息”等应用,在浙里办整合集成“公众智查”等应用场景。利用统一身份认证获取现有系统已有业务数据。

(4)与绍兴市不动产一窗云平台对接和升级改造

对接不动产一窗云平台,实现向不动产登记系统提供共享服务;实现通过“空间码”调用不动产登记成果服务;实现不动产一窗云平台数据上链至“一码管地”服务平台。对接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实现编码信息、图形成果等数据在系统间的交互,支持统一编码、成果入库等工作。

(5)绍兴市各县市权籍调查系统升级改造

由于统一编码、空间图形管理、权调工作前置等需要,对绍兴市权籍调查管理系统进行相应升级改造。

5.一码监管平台

通过一码监管平台建设,实现项目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数据展示、专题分析及信息综合分析等功能。从宏观层面上,完成全市土地生命周期动态监测;从微观层面上,完成土地资源日常管理信息实时获取;此外,土地信息核查和业务监管功能将贯穿整个业务线始终。一码监管平台主要包括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监测、数据展示和信息综合分析三大内容板块。

(6)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安可适配工作要求,针对绍兴市“一码管地”服务平台进行国产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适配工作,确保平台的客户端在国产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上能够正常运行,保障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日常业务办理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依据相应等级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安全目标,设计出等级化、符合系统特点、融管理和技术为一体的整体安全保障体系,指导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建设工作。应符合三级等保要求。

  五、建设进度要求

本项目计划建设周期2年,自本项目合同签订之日起开始建设,至2022年12月完成。

2021年6月底前完成市级平台框架搭建;对接省厅各业务系统和省发改投资3.0平台,形成共享机制。

2021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主体框架建设,选择下辖两个区县(市)局试运行,初步达成“码关联、数集中”的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目标。

2021年10月底前,完成系统主要功能开发,基本实现全业务“一码”关联、全信息“一码”共享、全过程“一码”管理。

2021年12月底前,完成系统各项功能模块建设,完成系统初验。

2022年12月底前,根据实际需要迭代完善系统各项功能,根据上级要求完善、修改和新增系统功能。完成项目整体验收。

  六、成果提交后服务要求

1.保修响应时间:要求对项目提供7*24小时现场技术支持服务,一般故障在系统(设备)出现故障2小时内内解决,重大故障24小时内解决问题。

2.项目自通过验收并提交最终成果之日起提供2免费售后服务支持。

  七、付款方式

项目在合同签订后开始实施,在2022年12月底之前实施完毕,并完成验收。项目分三期付款,第一期自合同签订后付合同款的20%、第二期在系统功能初验后付合同款的20%、第三期在项目正式验收后支付合同款的60%。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