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
国际商务区北片(长水路-三环南路)详细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
二、项目背景
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建设目标,推动嘉兴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实现“双城驱动、多片支撑、群星拱月、九水连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强化以高铁为核心的创新引领与区域协同驱动,规划区亟需对其用地布局、功能结构、空间形态、设施配套等进行优化调整
城市品质建设需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围绕“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城市定位,完善高铁新城北片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加快把嘉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品质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努力彰显“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城市魅力。
城市土地经营需求:土地作为城市化的重要基础,在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建设和品质提升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带来人口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市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铁新城北片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量区域,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必须进行根本转变。
三、规划范围
(一)整体城市设计范围为:北起长水路、南至三环南路,西起商务大道、东至庆丰路,规划总用地范围约372公顷;三环南路与南湖大道交叉口西北地块,约53公顷;长水路与纺工路交叉口西南地块,约17公顷。深化城市设计范围为:双溪公园周边地块,规划用地范围约1.2平方公里。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与局部调整范围与城市设计范围一致:
修编范围: 1-72单元北起长水路,西临商务大道,东至规划庆丰路,南到槜李路,规划总用地为207公顷;1-84单元北起槜李路,西临商务大道,东至规划庆丰路,南到三环南路,规划总用地为164公顷。
局部调整范围:嘉兴市中心城区1-80单元三环南路与南湖大道交叉口西北地块,约53公顷;嘉兴市中心城区1-70单元长水路与纺工路交叉口西南地块,约17公顷。
四、项目主要内容
(一)城市设计内容
1、整体范围城市设计内容
1)明确总体定位:合理梳理该地区的优劣势条件,从城市总体关系入手,深入分析该地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高铁新城核心区的相互关系,制定城市空间景观的整体目标,明确该地区的发展定位、建设策略和开发规模。
2)落实空间布局:综合考虑城市整体空间格局、片区现状建设条件、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生态格局、水系景观以及TOD开发等综合因素,提出片区空间特色、构建整体空间布局,制定土地利用及整体城市设计总平面布局方案,提出开发建设总量及各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规划控制指标。
3)明确功能业态:从城市发展要求、片区生活和生产服务需求出发,确定片区主导功能,并对各地块的具体功能提出建设引导要求。
4)优化交通组织和地下空间:结合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研究片区和周边地区交通联系,包括特色轨道交通、城市道路、水上交通、慢行交通等,建立合理的交通模式,并充分考虑各类停车需求和交通组织。提出公共地下空间的位置、范围、功能、层数、联通要求,以及公共地下步行通道的位置和连接对象。
5)提升城市形象:对空间景观要素如水系、绿地等进行一体化设计,确定空间景观结构,协调市政工程,组织公共空间功能,加强城市公共环境中环境景观设施的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公共环境的艺术性,营造舒适的空间环境,并提出相关的控制引导要求;在对功能、业态、建设容量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建筑高度分区,组织建筑群体,强化空间艺术性,形成建筑群体的整体特征;对临城市主要公园、广场、滨水区以及主要道路等开放空间的建筑界面提出控制要求,包括风貌特色、建筑退界、色彩、高度控制、底层建筑形式及功能、界面连续性等,形成良好的城市风貌。
6)加强生态保护:充分利用现状河流,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并依托水系合理组织滨水慢生活和优美的绿地与景观体系。
7)提出开发时序:提出项目安排及开发时序建议,分期建设方案、地区开发模式及规划实施手段;从优化片区空间形态的视角出发,对片区发展方向等提出意见与建议。
2、双溪公园周边地块城市设计内容
1)在详细城市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深化重点片区范围、面积、具体功能业态设置,及各项功能的开发规模,对功能业态、建筑群体、建筑开发强度、开放空间、景观风貌、交通组织、基础设施配套、地下空间开发等进行综合协调,对空间景观和环境要素进行深化设计,达到实施性城市设计编制的深度。
2)空间形态控制:对片区的建筑形态、景观视线、景观廊道、广场绿地、城市道路等进行整体研究,提出空间节点、城市地标、景观廊道、城市界面等要素的控制与引导要求。
3)景观风貌控制:对片区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建筑风格与色彩等进行研究,提出该地区开发强度引导,确定建筑后退、建筑高度、底层建筑形式、功能和界面连续性,并对立面风格、色彩、材料等提出设计要求,营造整体协调的城市空间。
4)立体复合开发引导:借鉴先进理念,合理研究地块复合开发模式,提出功能弹性复合的控制与引导要求;研究片区的空间立体化利用模式,明确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要求,合理布置地下公共通道、地面步行通道、空中连廊,打造立体丰富的步行空间体系。
5)公共空间和地下空间引导:结合功能布局,对滨水景观资源、绿地广场及公共活动设施和场所进行整体设计,并对公共活动的组织安排与公共游憩路线提出具体建议,构建特色公共空间体系。确定地下空间的位置、范围、用途、出入口及垂直交通设施的位置,对公共的地下广场、通道等环境景观特色提出设计要求。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地下空间之间、与规划范围外相邻地下空间之间的联系通道的位置、宽度、标高。
6)制定城市设计导则:结合城市设计控导要求,针对片区开发地块,编制城市设计控导图则。
3.规划设计深度和主要成果内容
整体范围城市设计必须达到详细城市设计深度,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双溪公园周边地块城市设计必须达到实施性城市设计的编制深度。
详细城市设计成果由导则、图纸、说明三部分组成。实施性城市设计成果由说明和图纸两部分组成。为加强成果的效果表达,详细城市设计可增加三维动画等成果附件,实施性城市设计宜增加实体模型等成果附件。
本次城市设计成果均须满足《浙江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要求。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
1、规划原则:
1)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做好衔接,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等上位规划对规划区域的发展要求,结合该片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原控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
2)与嘉兴高铁新城北片区城市设计做好衔接,正确处理好与周边功能区的关系,根据周边规划条件的变化情况,统筹安排各项用地,进行合理功能布局。合理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的建设容量及其他规划控制指标。
3)结合高铁新城建设,完善规划区内的公共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明确各类设施的规模和用地。
2、控规修编:
在控规编制过程中,应落实好城市设计方案的设计思路与理念,并运用好本次嘉兴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审体系改革中形成的新的编制方法,在重点类型地区和重点片区通过控规附加图则等方式将城市设计内容传导到本次控规中。分层编制、分层传导,强化总规、专项规划的纵向传导,将自然生态要素纳入控规编制和管理;明确城市设计与控规的传导衔接要求。
规划内容包括原控规评估、功能定位研究、用地布局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竖向规划、配套设施规划、生态景观规划、公用设施规划、综合防灾与环境保护规划、建设控制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城市设计引导、分图则等。
3、控规局调:
遵循“有增有减、总量控制”的原则,确保规划地块控制指标在本单元范围内各地块之间的综合平衡,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蓝线、绿线、红线、黄线、紫线、轨道交通橙线和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的控制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原确定的“六线”或者“三设施”如需调整空间位置应当在规划管理单元范围内调整。
规划内容包括调整的理由、范围及内容,明确调整地块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补充地块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四、时间安排
7月下旬完成城市设计初步方案,同步启动控规修编与局调工作;8月中旬完成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及控规修编、局调方案;9月下旬完成城市设计专家评审;10月中旬完成控规修编、局调专家评审;10月下旬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成果。(具体时间安排以合同签订时为准)
五、成果要求
城市设计:规划文本及图纸、附件20套,符合评审要求。最终成果的电子文档2份(内容包括文本文件、DWG文件、JPG文件、汇报演示文件等),其它阶段性成果及汇报材料按需提供。
控规修编:设计文本、图集与说明20套,同时提供电子文件光盘2份(内容包括文本文件、DWG文件、JPG文件、汇报演示文件等),其它阶段性成果及汇报材料按需提供。
控规局调:局部地块调整专题报告、控规调整地块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主要图纸5套,同时提供电子文件光盘2份,其它阶段性成果及汇报材料按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