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项目要求
1.投标说明
1.1 投标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包号选择投标,但必须对所投包号中的所有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标,不能拆分或少报。否则,投标无效。
1.2 项目中标后分包情况:不允许。
2.商务要求
2.1.服务期限:202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2.2.服务地点:甲方指定地点
2.3.付款方式:详见“青海省政府采购项目合同书范本”中“四付款方式”的规定。
3.重要指标
根据《青海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的通知》(青财农字(2020)2273号)和《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任务清单的通知》(青农财(2021)9号)2021年度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经费全部切块下达,我州培训任务已经明确。按照《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度青海省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青农科(2021)113号)内容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黄南州本级2021年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全州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州建设,以家庭农(牧)场经营者、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畜禽规模养殖场负责人为重点,加快培养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为确保粮食安全和“菜篮子”有效供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持。黄南州本级2021年度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任务100人,主要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为主。
二、培训内容
(一)开展摸底调查、遴选培训对象。广泛开展宣传和摸底调査,掌握高素质农牧民培训对象的发展现状和态势,统计各地区现有农牧民人数、已认定发证农牧民人数,已经培训及还需培训人数,掌握培训对象的产业规模、从业年限、技能水平、培训和政策需求等情况,将摸底遴选学员相关信息录入农牧民教育培训对象数据库,同时,填报农牧民教育培训摸底调查情况统计表。组织各县域内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的农牧民,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报名参加培训。重点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产业培训生产经营型农牧民,保障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围绕农牧业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用工需求,培训专业技能型农牧民,提高名特优新品和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水平;围绕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训创业创新型农牧民。精准扶贫培训对象由根据产业扶贫总体部署和脱贫攻坚行动目标,商扶贫部门确定,主要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为准。
(二)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合理安排培训学时。培训课程设置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思想政治、农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要求与当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衔接,加入公民科学素质宣传内容;专业能力课包括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绿色发展等课程,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制度改革、耕地轮作休耕、农牧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转基因监管、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其中,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培训要加入财务管理知识。能力拓展课由培训单位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自行设计,要求加入实践性课程,包括生产实践和观摩考察,要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实际需要展开,采取组织教师进村入户开展培训和组织学员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紧密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切实提升农牧民培训质量。
(三)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强化政策扶持。一是科学设置和组织培训工作。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加快构建“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等专门机构作用,开展需求调研、培训组织、过程管理和延伸服务等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整合政策资源,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参训农牧民倾斜支持,鼓励其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先承接进城落户农民退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鼓励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面向农牧民开展符合规定的信用贷款担保业务。支持参训农牧民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搭建地方特色展示舞台与平台,引导农牧民与市场充分有效对接。从生产需求、技术咨询、政策落实、创业引导、信息共享和融资担保服务等方面对农牧民开展指导和跟踪服务,随时掌握农牧民的发展状况,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好跟踪服务记录。
(四)组建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监管。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使用的原则,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立州级农牧民教育培训兼职教师师资库,并采集兼职教师师资信息录入“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原则上培训工作的教师要从入库师资中选聘,我州根据实际需要可聘请藏汉双语师资开展培训工作,对入库教师进行在线考核管理,根据学员网络在线反馈信息了解培训效果,作为讲课费发放和是否续聘的主要依据。
(五)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提升农牧民培训管理水平。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继续推进农牧民教育培训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的落地对接和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职业农牧民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全面提升农牧民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农牧民队伍信息统计和入库管理,做到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今年所有的培训班、培训学员、教师课程安排均要求实现上线可查,其中,不同的培训类型人员情况录入相应的模块。要求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完成在线评价的学员比例达到80%以上,学员综合满意度(学员对培训效果、组织管理、师资、基地等评价打分)达到80%以上。
三、培训对象
年龄在16-60周岁,身体健康,遵纪守法,主动要求参加技能培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主要为农牧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从业的农牧民以及农村牧区新增劳动力。培训对象重点是种粮、果菜大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业人才等农牧业经营主体致富带头人及生产经营型农牧民。
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 |
基本情况 |
备注 |
项目名称 |
黄南州本级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 |
|
主管部门 |
黄南州农牧局 |
|
负责人 |
张海渊 |
|
实施单位 |
黄南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
|
负责人 |
马正炳 |
|
建设地点 |
黄南州 |
|
建设期限 |
202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
|
预算投资 |
总投资40万元 |
|
建设规模 |
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工程培训任务100人 |
|
建设内容 |
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 |
|
经济及 社会效益 |
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工程以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需求为导向,结合生态畜牧业、设施农牧业、规模种植、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农牧业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以培养职业农牧民为目标,充分发挥农牧业科技教育推广部门的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着力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培训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和农民受益,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需要、热心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扎根农村生产创业的农牧民和实用人才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长期、高效、规范的运行模式和培训机制,为我州创建有机畜牧业示范州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
2021年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任务分解表
序号 |
类别 |
学员生源 |
数量(人) |
课时数 |
备注 |
1 |
一期 |
州内 |
50 |
120 |
|
2 |
二期 |
州内 |
50 |
120 |
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课程表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修课方式 |
备注 |
综合课程 |
1 |
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 |
必修课程 |
16学时 (2天) |
2 |
乡村振兴战略 |
|||
3 |
手机应用 |
|||
4 |
政策解读 |
|||
5 |
农牧民信用担保 |
|||
专题课程 |
1 |
现代农业创业 |
必修6门,多选不限。各地可根据学员从业情况,增设其他专题 |
32学时 (4天) |
2 |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 |
|||
3 |
电子商务 |
|||
4 |
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 |
|||
5 |
粮食安全生产 |
|||
6 |
牛羊规模养殖/粮油作物种植 |
|||
7 |
农作物的生物防控 |
|||
8 |
农产品质量安全 |
|||
现场观摩 |
|
|
|
48学时 (6天) |
后期跟踪服务 |
|
|
|
12学时 (2天) |
路程往返及开班、结业典礼 |
|
|
|
12学时 (2天) |
合计 |
|
120学时 |
参考学时:理论、实践观摩一天8个课时;跟踪服务及往返路程一天6个课时。
注:其他未尽事宜,根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具体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