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标人对所投包号中的所有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标,不能拆分或少报。否则,投标无效。
2 、项目中标后分包情况:不允许。(允许,投标人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
的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分包承担主体,分包承
担主体应当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且不得再次分包)
(二)重要指标
“服务项目”中用“*”符号标注的属于重要技术、指标,必须完全响应(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商务要求
1. 合同履约期限:培训时间:于2023年6月前完成,(注:如果疫情管控,培训时间顺延或者管控结束后继续培训)。
2. 服务地点:甲方指定地点。
3. 付款方式:甲乙双方签订合同时约定。
4. 采购预算控制额度:63.00万元
(1)培训经营管理型100人,受新冠疫情影响暂定两种方案,省内完成课时140个,省外完成课时120个;
(2)自主培训100人,完成课时56个。
(二)项目概况及服务要求
此次项目涵盖农牧业技术服务有关内容,各供应商按项目服务要求响应服务技术水平。
(一) 培训内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紧紧围绕海北州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示范引领、农业稳产增产、农牧产业兴旺、农村稳定安宁这条主线,以满足农牧民需求为核心,提升培训质量效能为重点,加快培养海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牧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22年海北州本级共培育高素质农牧民2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 100 人(包括高素质女农民培训、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者、村集体经济负责人、产业发展带头人等);自主培训100人(包括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
1、经营管理型培训计划: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不稳定性,拟制定以下两套培训计划;
(1)经营管理型 :省外班经营管理型培训课时 120 课时,其中实训 48课时,理论 40 课时,跟踪服务32课时;省内班经营管理型培训课时 140 课时,其中实训 40课时,理论 64课时,跟踪服务36课时;
拟培训内容:
(2)综合课程:主管领导第一堂课、党史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农民
手机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和“三品一标”、线上学习等。
(3)专业课程:
青稞专业:青稞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作物生长期肥水管理等;
油菜专业: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作物生长期间肥水管理等;
饲草产业:饲草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燕麦种子高产栽培技术、良种识别、选购等;
蔬菜产业:蔬菜品种选择、温室病虫害防治,温室增温操作技术等;
养殖产业:牛羊养殖技术、奶牛养殖技术,养殖标准化操作、精准饲喂技术
规程等;
农机安全培训:拖拉机安全操作规程、谷物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规程、微耕
机安全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生
产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
开展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
2、自主培训计划:专业技能型培训课时 56 课时,其中实训 24 课时,理论22课时,跟踪服务10课时。
拟培训内容:
(1)综合课程:主管领导第一堂课、党史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农民
手机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和“三品一标”、线上学习等。
(2)专业课程:
农机安全培训:拖拉机安全操作规程、谷物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规程、微耕机安全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生
产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
饲草产业:饲草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燕麦种子高产栽培技术、良种识别、选购等;
养殖产业:牛羊养殖技术、奶牛养殖技术,养殖标准化操作、精准饲喂技术
规程等;
开展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
三、实施内容
(一)做好摸底调研。本次培训在海北地区遴选学员,根据各县、乡镇辖区内的历年来培训情况,筛选有培训意向且符合条件的农民进行培训,培训对象以女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者,产业发展带头人、专业农机手、农牧民等人群为主,主要进行两种类型培训,提升产业发展过程中,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技能需求。
(二)强化组织实施。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招标公示完成后,由培训机构与主管单位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围绕海北地区主导产业和农牧民需求,严格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对课程、学时、形式、师资、教材、基地安排进行安排,明确教学组织、学员管理、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要求,做到一班一计划,并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要求完成规定内容。
(三)抓好基础支撑。培训课程结合海北地区主导产业发展,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与网络学习线上、线下乡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重实训、分段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培训模式,把农牧业新成果、新技术和最新理念及时传递给参训农民。
(四)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全程参与培训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定的实
施方案落实培训工作。督促中标机构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信息编写,对培训教师、培训基地、 培训组织和培训效果通过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线上考核,并严格要求承办机构提升培训质量,在线评价的学员比例达到95%,学员综合满意度达90%以上。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 100%上网,确保培训过程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