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区规划研究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项目 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及预算情况
项目实施的背景:为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落实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相关管控要求,按照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求,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垦利分局特组织本次东营市垦利区规划研究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项目编制工作。
基本情况:规划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三部分内容(详情见附件);
预算安排:530 万元。
二、采购标的具体情况
1.采购内容、数量及单项预算安排:
采购内容:东营市垦利区规划研究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目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
数量:1 家;
预算安排:530 万元。
2.需实现的功能或者目标:
落实市委市政府现代化湿地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以垦利区发展诉求和现状问题为核心目标,整合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专项规划用地需求,梳理片区更新规划、旧区改造规划、景观提升规划等实施类规划,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空间,摸清可挖潜、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多规合一,编制好用、能用、管用、实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垦利区规划建设的一张蓝图。
紧紧围绕“将垦利区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产业强区、创新高地、生态之城、幸福家园,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的目标,充分发挥本区域资源、交通、环境、区位和空间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总体布局,导入新兴产业,提升城市活力和吸引力。
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落实相关管控要求,并通过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的协调和反馈。
对接区域开发建设需求,落实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形成近期建设项目库。
3.需满足的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其他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山东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及其他现行的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规范。
4.需满足的质量、安全、技术规格、物理特性等要求: 质量要求:质量合格,所提供的相关材料数据精准;
安全目标:合格,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得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技术规格:执行相关标准;
物理特性:本项目为服务项目。
5.需满足的采购政策要求:
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落实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
6.项目交付或者实施的时间和地点:
实施的时间:根据采购人要求进行实施; 实施的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
7.需满足的服务标准、期限、效率等要求: 服务标准:设计规范、数据真实、方案合理;
服务期限:2023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采购人要求的所有工作; 服务效率:根据采购人要求从速进行。
8.项目售后服务及验收标准。
售后服务:根据采购人要求进行;
验收标准:采购人应当及时组织对投标人履约验收。采购人可以邀请参加本项目的其他投标人或者第三方机构参与验收,也可自行组织成果验收。参与验收的投标人或者第三方机构的意见作为验收书的参考资料一并存档,具体验收方法采购人根据项目情况另行约定。
附件:本项目情况及相关要求
本项目情况及相关要求
本次规划分为:规划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三部分内容。
(1)规划范围
①规划研究范围:
为东营市垦利区开发边界中心区域。北至振兴路、复兴路、胜兴路,南至同兴路,西至利河路,东至东三路。
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范围:
在规划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范围约 50 平方公里。
③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范围:
在规划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范围,城市设计编制范围为东北片区(1 平方公里)、民丰湖片区(3 平方公里)。
(2)设计主要内容
①规划研究要求:现状资源评估;现行规划实施评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梳理及落实;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梳理及落实;垦利区发展建设任务梳理落实;规划研究指引。
②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a 统筹区域现状优势、发展空间、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创新, 明确区域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优化蓝绿空间、道路系统、产业布局,优化公共资源和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等配置;
b 明确总量控制,合理划分地块,增强土地使用的兼容性与灵活性。落实区域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风貌特色要求,依据上位规划确定总建设用地面积, 核算总建筑面积(地上、地下);估算总居住人口。统筹考虑用地功能布局、建筑布局合理性要求,尊重现有用地产权边界,合理划分地块;确定各地块的用地性质、用地混合及兼容性要求、用地面积;
c 优化城市空间控制指标,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确定各地块容积率(地上、地下);确定地块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密度、停车泊位等指标;
d 优化道路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优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路网布局, 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用地界线;明确各级城市道路的断面、交叉口形式、转弯半径及控制点坐标;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确定独立占地或综合设置的交通设施界线、规模、数量。明确城市绿道、自行车道、步行道路的选线、断面控制等;
e 突出以湿地为主导的蓝绿空间,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落实湿地的数量、界限、管控要求和修复措施; 落实城市公园绿地,进一步确定居住区级公园绿地,确定用于城市道路、主要市政公用设施、水体保护、重要生态廊道和绿化隔离带等的防护绿地;确定各级各类绿地的数量、界线。确定各级河道及需要保护的各类地表水体、地下水涵养区等区域的界线、标准;
f 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落实省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确定居住社区中心等基层公共设施布局、配套标准、类型、规模、位置和建设方式;确定独立占地或综合设置的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界线、规模、数量;
g 明确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增强城市的韧性。落实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进一步确定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停车场库以及邮政、通信、环卫、输配气、输配电等基层公用设施布局等内容;确定独立占地或综合设置的各级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廊等的界线、规模、数量。确定各级各类公共安全设施、廊道等的界线、规模、数量。
③重点区域城市设计要求。
a 确定特色定位;
b 营造公共空间体系;
c 细化界面控制;
d 协调建筑群体风貌。
(3)主要工作成果
1、规划报告和图集,A3 规格 10 本。
2、上述成果的电子文件光盘 1 套(文字为 pdf 格式,图集为 jpg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