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购 需 求
全面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整体、智治的理念,依托城市大脑实践成果,进一步推进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实现数字社会各领域应用场景综合集成,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和制度创新,加快形成“即时感知、智能预警”的治理形态和“主动服务、精准服务”的服务形态,推动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智慧化”;全面构建与数字社会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政府和社会服务资源的线上线下全面 协同,推动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人本化”,实现城市服务供给优质均衡,数字化改革水平全面提升,让城市真正成为一个“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智慧生命体。
二、建设内容
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突出“服务+治理”双功能,以提升群众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和政府治理科学性为出发点,打造数字社会综合应用系统,建设数字社会系统治理端综合门户,以及爱心积分、公共服务共富智享等重点应用。
三、组件清单
序号 |
系统名称 |
子模块 |
功能描述 |
1 |
数字社会系统治理端门户 |
版面开发 |
综合集成人口、住房、教育、文旅、就业、交通、保障、医疗、未来社区等领域数字社会核心指标,基于浙政钉的统一用户体系,实现与省数字社会门户、13个区县(市)门户、各领域应用系统、驾驶舱的一体贯通 |
2 |
任务系统 |
打通数字化改革任务管理系统,实现任务展现、任务派发等治理功能 |
|
3 |
场景应用集成 |
实现社会各领域态势感知、监测预警、服务情况指标的全面展示 |
|
4 |
社会空间集成 |
实现未来社区和数字乡村等数字社会基本治理单元的典型治理门户集成 |
|
5 |
空间治理集成 |
按照“一张图”的要求,结合市空间智治平台应用建设,集成社会事业各领域服务设施定位数据,为数字社会系统提供服务地图 |
|
6 |
统一数据仓 |
任务数据包括任务信息、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通过统一工作台的录入,归集至全省数据仓,各地市通过API调用所需数据。 |
|
7 |
爱心积分数字应用 |
一体化协同系统 |
爱心任务及礼遇数据交换系统 |
8 |
统一的爱心积分数据库,包括任务管理数据库、礼遇管理数据库、积分管理数据库 |
||
9 |
后台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功能维护、安全管理 |
||
10 |
爱心任务 |
对接爱心任务相关业务系统,获取爱心任务;建设市级任务发布平台 |
|
11 |
统一赋分 |
建立统一赋分机制,进行赋分;建立爱心积分结算模块,根据相关规则进行减分 |
|
12 |
爱心礼遇 |
对接各礼遇提供部门,提供医疗(专家加号)、金融、公益课程、体育健身等礼遇、支持“礼遇”名称、礼遇内容、礼遇规则查看功能 |
|
13 |
服务端 |
建设服务端,上架浙里办 |
|
14 |
治理端 |
建设数字治理端 |
|
15 |
公共服务共富智享应用 |
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
对接统一地址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一本账,开展15分钟服务圈本地化监测系统 |
四、功能需求
本系统项目建设是根据《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推进数字社会领域数字化改革及成果落地。按照整体、智治的理念,托城市大脑实践成果,进一步推进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实现数字社会各领域应用场景综合集成,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一体化”。
杭州数字社会系统建设项目根据需求分为数字社会系统治理端门户、爱心积分数字应用、公共服务共富智享三个应用。具体功能需求如下:
依托浙政钉,建立面向机关工作人员数字社会治理端总入口。综合集成人口、住房、教育、文旅、就业、交通、保障、医疗、未来社区等领域数字社会核心指标和8个跑道治理微门户,实现社会各领域态势感知、监测预警、服务情况指标的全面展示;建设数字社会任务体系,打通数字化改革任务管理系统,实现任务展现、任务派发等治理功能;实现未来社区和数字乡村等数字社会基本治理单元的典型治理门户集成;基于浙政钉的统一用户体系,实现与省数字社会门户、13个区县(市)门户、各领域应用系统、驾驶舱的一体贯通。
1、版面开发: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门户和数智杭州门户为基准,根据数字化改革门户统一设计导则,结合数字社会内容和特点,进行页面设计。版面左侧以8个跑道为主线,切换各大场景数据概览及对应任务体系,首页集成人口、住房、教育、文旅、就业、交通、保障、医疗、未来社区等领域数字社会核心指标。
2、任务系统:数字社会任务体系以省统建的数字化改革工作台任务管理系统API为基础,在任务管理系统中实现任务分解和四大体系(包括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定义;在门户端实现任务及四大体系展现,实现省市任务树的分解展示,任务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的一体展现,对任务执行进度、执行督促、执行反馈全过程进行集中汇聚。
3、场景应用集成:集成8个跑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事有所便”典型应用场景治理端系统,实现用户权限体系改造和贯通。
3.1领域一.幼有所育,集成卫健部门的出生一件事、母子健康、照护成长等应用。
3.2领域二.学有所教。集成教育部门入学入园一件事、安心培训一件事、学区预警一张图等应用。
3.3 领域三.劳有所得。集成人力社保报名的数字就业、欠薪联合预警等应用。 3.4 领域四.住有所居。集成住保房管部门的e房通应用。
3.5 领域五.病有所医。集成卫健部门的舒心就医等应用。
3.6 领域六.老有所养。集成民政部门的养老一张图、养老机构一人一床一码服务、居家助老等应用。
3.7领域七.弱有所扶。集成民政部门和残联的社会救助服务、残疾人服务、公共环境无障碍等应用。
3.8领域八.事有所便。集成商务部门的安心家政应用、城管部门城市有奖共治应用、水利部门的品质饮水应用。
4、社会空间集成:围绕“未来社区、数字乡村”二大综合空间,推进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综合集成,打破数据分散、业务割裂的孤岛系统,持续推动社会服务集成创新、倒逼业务流程再造、检验社会领域数字变革效果。
(1)未来社区。集成8个以上社区数字化治理平台,打通用户和权限体系,实现社区规模、社区人口、健康服务、养老服务、邻里服务、志愿服务、社区事件处理服务等的社区核心指标的抽取和集成。
(2)数字乡村。集成4个以上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打通用户和权限体系,实现乡村规模、乡村人口、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事件处理服务等的核心指标的抽取和集成。
5、空间治理集成:按省里统一部署和标准规范建设,按照“一张图”的要求,结合市空间智治平台应用建设,集成社会事业各领域服务设施定位数据,为数字社会系统提供服务地图。
6、统一数据仓建设:参考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门户任务数据仓建设规范进行杭州市任务数据仓设计。任务数据包括任务信息、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通过统一工作台的录入,归集至全省数据仓,各地市通过API调用所需数据。
(二)爱心积分数字应用
爱心积分平台打造杭州市民爱心行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围绕任务发布和领取、积分赋予、场景激励等流程。面向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参与爱心任务的个人,通过对志愿服务、慈善事业、无偿献血等行为进行统一规则赋分,并在医疗、文体、生活等各类服务中给予礼遇和激励。
建设“一系统三应用两服务”,“一系统”即一体化综合协同支撑系统,“三应用”即爱心任务管理、统一赋分管理、爱心礼遇管理,“两服务”即面向市民端服务和面向治理端服务。
一是实现爱心任务联动。挖掘特色资源,依托爱心任务相关系统,为市民提供爱心任务参与入口以及任务的发布、活动的报名、任务的核销;爱心积分平台充分利用数据比对和数据整合的能力,实现爱心任务数据对接和统一赋分。
二是实现礼遇资源联动。积极与数字社会领域的礼遇激励资源对接,推动礼遇和激励资源联动,构建礼遇和激励生态体系,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激励,倡导形成崇德、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1、“一系统”即一体化综合协同支撑系统:
(1)爱心任务及礼遇数据交换
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散”原则,通过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简称IRS平台),实现跨部门爱心任务和礼遇的数据交换,按需进行实时或批量地数据交换,合理安排数据交换的时间和频度,按照业务要求经确认后及时更新生产数据。支持在爱心任务相关业务系统领取爱心任务,在爱心积分平台进行统一赋分,与区级试点对接,实现在市、区兑换礼遇和激励。
(2)统一的爱心积分数据库
遵循标准规范、安全优先、互联互通原则,建设统一的爱心积分数据库,根据业务要求经过严格确认后的交换数据和更新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建立任务管理数据库、礼遇管理数据库、积分管理数据库。
(3)后台管理
1)用户管理:爱心积分平台用户的创建、修改、删除以及角色权限管理。
2)功能维护:爱心任务上下架管理、爱心风采的维护、爱心礼遇上下架管理等功能。
3)安全管理:平台将依据实际应用需求,建立完备的用户管理与授权体系,通过严密的口令管理、权限管理、角色管理,实现完整的用户权限分层机制,通过对用户和口令判定用户权限,并进行严格的日志记录,做到各项操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2、“三应用”即爱心任务管理、统一赋分管理、爱心礼遇管理。
(1)爱心任务管理
爱心任务管理以开放性为基本原则,通过资源整合和数据交换,对接各类爱心任务;同时平台也具备市级爱心任务的发布、活动的报名、任务的核销等功能。
1)爱心任务对接
主要依托爱心任务相关系统,对接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公益)、无偿献血等爱心任务,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接口对接任务清单,呈现爱心任务状态。
2)市级任务发布平台
市区两级各部门可以在市级任务发布平台发布爱心任务。
①爱心任务发布
市区两级各部门可在任务管理系统中创建及查看爱心任务,创建时需要输入任务标题、主办方、报名时间、任务地点、任务详情、任务人数、任务宣传图、 联系人姓名、联系人手机号等相关信息,创建完成后进行上线操作,用户即可在浙里办进行市级爱心任务的查看。
②爱心任务参与
用户可在浙里办查看所有已上线的爱心任务信息,选择任务信息列表中的某一任务,可进行任务详情查看,在详情页可进行报名或取消报名。
③爱心任务核销
可进行所有已报名任务的查看,完成相应任务(按照志愿服务地址300米内,计算服务时长后)等操作,可获得相应的爱心积分。
(2)统一赋分管理
1) 建立统一的爱心积分赋分机制
建立统一的积分赋分机制,与各任务系统交换数据,实时上传,以1小时积1分为原则(积分规则可调整),由爱心积分平台赋予爱心积分。与数字社会领域联动,建立统一积分生成机制规范,细化赋分行为任务,明确量化任务对应分值。
2) 建立区域积分标签库
以杭州各行政区域为标签,对爱心积分赋以区县标签,用于数据分析、展示。
3) 爱心积分结算
建立统一的积分结算模块,市民在爱心礼遇内选择兑换内容,确认兑换后,同步进行积分扣减。
(3)爱心礼遇管理
爱心积分平台根据系统规则对市民进行爱心积分赋分后,提供激励兑换场景,上架医疗、体育、公益课程等地方特色的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正向激励。
1)为爱心积分用户提供医院专家门诊加号礼遇。
对接市级医院,符合兑换条件的爱心市民可享受“专家加号”礼遇兑换。
2)为爱心积分用户提供金融礼遇
对接金融机构,符合兑换条件的爱心市民可享受“金融礼遇”如银行减息券兑换。
3)为爱心积分用户提供公益课程礼遇
对接为公众提供教育类公益课程的部门,符合兑换条件的爱心市民可享受“公益课程礼遇”。
4)为爱心积分用户提供体育健身礼遇。
对接市体育局,符合兑换条件的爱心市民可享受“体育健身礼遇”,兑换游泳券等。
5)为爱心积分用户提供文化礼遇
对接市文广集团,符合兑换条件的爱心市民可享受“文化礼遇”,兑换文化演出门票等。
6)为爱心积分用户提供通信礼遇
对接运营商,符合兑换条件的爱心市民可享受“通信礼遇”,兑换运营商的优惠服务。
7)区级礼遇系统对接
系统保持开放性和兼容性,提供与区级的礼遇兑换平台的标准接口,实现积分统一兑换。
3、“两服务”即面向治理端服务、面向市民端服务。
(1)面向治理端服务
建设爱心积分数字治理端,在治理端和市民端实现数据联动综合展示爱心积分,包括用户人数、用户画像、任务分析、礼遇兑换应用等服务情况,推动政府和社会服务资源的线上线下全面协同,为政府各级部门决策提供数据化可视视图,实现数字化改革水平全面提升。
(2)面向市民端服务
在浙里办上线“爱心积分”应用,为用户提供爱心任务查看、积分明细、爱心礼遇兑换、爱心风采展现等功能。
爱心风采:各部门提供爱心任务相关各类照片,在爱心积分管理后台上传,展示爱心风采,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爱心积分窗口:各礼遇线下兑换点按需设立爱心积分兑换窗口。
建设“15分钟公共服务圈”空间治理系统:
一是人口与服务要素的空间化管理。依托全市空间智治平台和政法委统一地址码系统,对常住人口数据及托育、教育、卫生、文化、养老、体育、助残等七类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进行数字化的空间落图。
二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可及度、保障度、饱和度的数字化测算。以设施为单位,以每类服务设施的服务供给容量和实际使用量的对比差,计算服务设施的饱和度,如学校学位数和实际学籍人数的对比比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数、床位数和医院门诊住院数量的对比比率。以村社为单位计算每类服务设施的15分钟慢行可及度,对城镇社区、近郊村社、远郊乡村分别以1.2公里、3公里、5公里的慢行距离为半径划定服务圈范围;以街镇为单位,以街镇常住人口和各类服务的千人标准为对比依据,计算每类服务的供需保障度。
三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缺项。通过可及度、保障度、饱和度计算结果,对区县、街镇、村社分别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缺项。对保障数字化空间治理模式真正应用于项目规划和审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空间一致性。
四是实现在社区服务端的接入。将“15分钟公共服务圈”组件接入未来社区服务端和治理端,提升七类公共服务的公众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维护更新能力。
通过地图(天地图)的方式,展现特定区域(区县/街镇/村社为单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保障覆盖及可达性。具体功能模块包括:
1、公共服务设施资源“一本账”
按照7类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类别和服务能力指标清单进行数据全量归集管理,可按照区县、街镇、社区、资源类别进行切换查询、查阅。
2、15分钟服务圈“一张图”
实现七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在天地图的空间落图,并提供以下功能:
①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切换(总体为6个维度的综合评价)
② 区域切换(可以切换至同属地区的其他区域)
③ 资源小类筛选(可复选)
④ 7类设施的均衡评分(雷达图)
⑤ 人口标签,公共服务资源的保障度及可达性的评价结果
⑥ 地图区域(以区块颜色来体现各个区域在6个基本公共服务类型的评分情况)
⑦ 区县层级,除了区块颜色外,还将以海量密集点的方式宏观呈现某个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分布情况
⑧ 街镇层级,以热力图的形式宏观呈现某种某个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分布及覆盖情况
⑨ 村社层级,以微观的角度展示基本公共服务设置在某个村社的分布以及服务辐射覆盖情况。
⑩ 页面顶部点击【基本公共服务类型】按钮,实现服务类型的切换
⑪ 点击地图区块,实现行政区域的切换
⑫ 双击地图区块,下钻至该区块的下级图层(区县=>街镇=>村社)
3、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三度计算
保障度:根据常住人口结构和分布计算,按照千人标准计算设施能力是否达标;
可及度:根据人口密度划分城区、近郊、远郊,分别按照1.2km、3km、5km范围测算各类设施的可及度。
饱和度:根据设施实际运行负荷,计算设施能力是否饱和。
算法通过人口密度,人口结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距离等参数,计算出某个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保障度及可达性,并融合成一个总评分,在15分钟服务圈上进行展现。
本项目需协同多部门,围绕数字社会重大改革领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于一体化综合协同系统为支撑,系统集成多部门业务数据,遵循《浙江省数字社会门户页面设计规范》、政务服务网PC端、移动端服务接入技术规范【IRS版】等要求规范;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要求,需要对系统按照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对系统进行相应的安全防护,并开展等保测评工作。
项目实现7*24小时运行能力,为确保项目稳定性采用冗余策略,当恢复运行时,数据和流程不能丢失,并可以继续完成;系统支持多用户并发前台处理业务,满足业务的需要。除了保证系统使用初期的性能要求之外,特别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保证在系统运行时能不断的进行性能优化和调整,使得系统在数据量增长、业务规模和复杂度上升之后,性能可以继续达到最优,以满足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六、项目服务要求
(1)安全建设要求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要求,需要对上述系统按照等级保护2.0的三级要求,对系统进行相应的安全防护,并开展等保三级测评和密评工作。
(2)项目售后服务要求
本项目需提供3年的免费质保期,质保期从最终验收合格之日开始计算。试运行期间需无条件响应并满足用户对系统的修改,并最迟不超过24小时提供免费上门服务。3年的免费质保期间需及时响应并满足用户对于系统的问题故障处理和缺陷修正。质保期内所有的服务均为免费上门服务,提供7×24小时电话或电子邮件服务,1小时内做出明确响应和安排,如需现场服务的,具有解决故障能力的技术工程师应在2小时内到场。上述服务如未能及时满足,需按用户实际损失作相应赔偿。
(3)项目培训要求
对所有系统操作、维护、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确保项目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正确使用、正确判断和处理故障并完成日常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最大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4)项目实施人员要求
2、投标人安排参加本项目的项目组成员不少于15人。
3、项目开发至项目终验期间,为本项目安排专门的驻场人员不少于5人。
(5)项目验收要求
根据《杭州市政府采购履约验收暂行办法》杭财采监〔2019〕10 号文,进行履约验收,验收合格报告作为项目支付的依据。所有功能和技术性能达到合格,并按照验收标准进行交付。
(6)服务标准
相关法规、管理条例与技术标准、行业规范:
1)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有新标准按新标准执行;
2)行业标准及规范,有新标准按新标准执行;
3)其他相关标准。
七、其他
1、服务保密要求
中标方须在签订合同时,向业主单位提供保密协议。
2、安全性、功能性能测试要求
中标方所提供的安全防护系统应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认证,部署后不引入新的信息安全漏洞。安全防护系统满足原有系统等级保护相应等级的安全要求,采购方可委托第三方进行安全和性能测试,如果测试中发现存在问题,中标方需尽快解决。测试费用由中标方承担。
3、软件安全要求
要求系统能够具有业务负载均衡功能,具有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确保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要求系统在数据库、数据、应用系统方面实现权限限制和身份认证,同时结合客户网络环境、硬件配置给予安全建议。
4、软件应急方案
中标人必须提供系统应急方案,应急方案需考虑各种故障类型,分别给出解决方案。
5、信息安全承诺保障
中标方承诺严格把控安全风险及系统安全风险,定时对系统进行安全监测和巡检,出具安全巡检报告。及时修复系统存在的各类安全漏洞。
八、知识产权要求
中标方应保证所提供的系统或其任何一部分均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中标方应保证采购方在安全产品使用过程中,免受第三方提出的侵权起诉。如发生此类纠纷,由中标方承担一切责任并负责解决。
项目建设成果的知识产权由采购方所有,产生的组件全市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