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农农办〔2024〕66号)文件的要求,为巩固广宁县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成果,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户科学施肥。2024年在全县建设2个以上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示范区,累计水稻示范面积不少于3万亩(其中: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示范500亩、水稻无人机施肥社会化服务1000亩、富锌水稻示范2000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在90%以上。结合广宁县实际情况,示范区设立技术核心片;示范区开展“配方肥”购买物化补贴;开展测土配方基础性工作”等工作措施。采取由点到面的推广方式覆盖全县,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采购包1(广宁县2024年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县项目)1.主要商务要求
标的提供的时间 |
自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 |
标的提供的地点 |
采购人指定地点 |
付款方式 |
1期:支付比例90%,本合同的每笔款项均以人民币转账方式支付,支付如下:成交供应商按采购人指定的地点、指定的时间完成物化投入补助服务后 20 天内,采购人凭成交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向政府采购支付部门提出办理财政支付申请手续的时间(不含政府财政支付部门审核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支付申请手续后即视为采购人已经按期支付,实际到账时间以财政部门支付时间为准。 成交供应商凭以下有效文件与采购人结算:(1)成交供应商开具的正式发票;(2)采购人出具的验收报告。 2期:支付比例10%,本合同的每笔款项均以人民币转账方式支付,支付如下:成交供应商按采购人指定的地点、指定的时间完成社会化服务补助、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后 20 天内,采购人凭成交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向政府采购支付部门提出办理财政支付申请手续的时间(不含政府财政支付部门审核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支付申请手续后即视为采购人已经按期支付),实际到账时间以财政部门支付时间为准。 成交供应商凭以下有效文件与采购人结算: (1)成交供应商开具的正式发票; (2)采购人出具的验收报告; (3)项目结题等验收材料。 如项目发生合同融资,采购人应当将合同款项支付到合同约定收款账户。 |
验收要求 |
1期:除竞争性磋商文件另有要求外,均按国家、地方或行业(排列在前者优先)现行相关验收规范和评定标准执行。按国家有关规定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必要时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参与验收并提供验收报告。 |
履约保证金 |
收取比例:5%,说明:成交供应商应在合同签订后 5 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交合同总价5%的履约保证金。若因成交供应商原因致使双方合同终止的,履约保证金将全部没收,若成交供应商没有违约行为,在合同有效期满后 30 个工作日内由采购人无息退还。如在合同执行期间因成交供应商违约导致履约保证金部分扣除,成交供应商需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将扣除的履约保证金补齐。履约保证金提交方式: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 履约保证金可以以履约保函(保险)形式提供,目前"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金融服务中心(https://gdgpo.czt.gd.gov.cn/zcdservice/zcd/guangdong/)已实现电子履约保函(保险)在线办理功能,有意愿供应商可自行办理提供。 |
其他 |
其他,报价要求,本项目以人民币进行报价,投标报价为全包干价,报价包含物化投入补助、社会化服务补助、技术推广服务补助、项目结题、培训、人工费、运输费、宣传费、税费、利润合同实施过程中应预见和不可预见费用等一切费用,采购人不再另付任何其他费用。 |
2.技术标准与要求
序号 |
品目名称 |
标的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分项预算单价(元) |
分项预算总价(元) |
所属行业 |
技术要求 |
1 |
其他农业服务 |
物化投入补助 |
项 |
1.00 |
917,500.00 |
917,500.00 |
农、林、牧、渔业 |
详见附表一 |
2 |
其他农业服务 |
社会化服务补助 |
项 |
1.00 |
110,000.00 |
110,000.00 |
农、林、牧、渔业 |
详见附表二 |
3 |
其他农业服务 |
技术推广服务补助 |
项 |
1.00 |
112,500.00 |
112,500.00 |
农、林、牧、渔业 |
详见附表三 |
附表一:物化投入补助
参数性质 |
序号 |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
||||||||||||||||||||||||||||||||||||||||||||||||||
|
1 |
一、服务内容 (一)示范区建设内容及技术推广模式 2024年下半年,广宁县开展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项目示范区。建立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示范面积,累计示范面积不少于3万亩,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推广“配方肥、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施肥”等核心示范片,同时在全县铺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 1、水稻配方肥和缓控释掺混配方肥技术模式 结合广宁县示范区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含量水稻配方肥20-7-16(43%)(中氯或低氯)和水稻缓控释掺混配方肥23-6-17(46%)(中氯或低氯,缓控释氮≥8%),亩推荐施用量40公斤。推荐施用量按该地区总体产量水平(常规稻亩产 400 公斤左右、杂交稻亩产 500 公斤左右)进行推荐,每增加或减少 50 公斤稻谷,需增施或减施 1~1.2 公斤氮(N)、0.3~0.5 公斤磷(P2O5)和0.8~1 公斤钾(K2O)。在水稻各施肥时期,根据水稻养分需求,在施用配方肥的同时,可配施适量的尿素或氯化钾等单质肥料。在土壤酸性较强(pH<5.5)的田块,整地时每亩可施碱性调理剂40~50 公斤。各生长期水稻配方肥使用,根据水稻需肥特点,移栽前每亩施基肥18~20 公斤,移栽后7~10 天每亩施回(返)青肥5~8公斤,移栽后15~20天每亩施分蘖肥17~20公斤;壮穗肥:移栽后35~40天,如有需要每亩补施2~5公斤。水稻缓控释掺混配方肥应用:根据水稻需肥特点选用相近配比的缓控释肥配方肥,对于偏粘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40公斤;对于偏沙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施20公斤,移栽后5~7天再施返青分蘖肥20公斤。 根据当地水稻品种、目标产量、施肥习惯、有机肥用量和天气等因素适当调整推荐施肥量。 2、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模式 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在南街街道、古水镇、宾亨镇、横山镇等镇(街)建立“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片500亩,插秧机上配装深施肥器,在插秧的同时将基肥施于秧苗侧边3-5cm、深度约5cm处。稻田翻耕深度20cm左右,埋好秸秆等,泥浆沉降时间10天以上,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以指划沟缓缓合拢为宜。秧苗应根白而旺、粗壮整齐、苗挺叶绿、秧龄适宜。选用当地适宜的侧深施肥机具,插秧时匀速作业,避免缺苗、倒伏、歪苗、埋苗。施肥应均匀,严防堵塞排肥口。插秧后保持水层,促进返青。根据示范片土壤结构选用一定配比的缓控释肥,对于偏粘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水稻缓控释掺混配方肥40千克;对于偏沙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施20千克,移栽后5~7天再施返青分蘖肥20千克。将精量施肥机安装在插秧机上,插秧时使肥料定量、精准推送到秧苗根部附近,使插秧与施肥相结合,简化水稻种植过程,促进前期营养生长,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化肥用量。优先选用缓控释肥,每亩一次性施入40千克。 3、无人机撒施水稻配方肥技术模式 在南街街道、古水等、宾亨镇、横山镇等水稻种植大镇(街)建立“水稻无人机施肥技术”1000亩示范片。在水稻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无人机飞撒施的方式,减少农户劳动力支出,提高水稻施肥效率,同时减少人为对稻田及水稻生长的干扰。选取水稻配方肥20-7-16(43%)(中氯或低氯)。移栽前每亩施基肥18~20 公斤,移栽后7~10 天每亩施回(返)青肥5~8公斤,移栽后15~20天每亩施分蘖肥17~20公斤;壮穗肥:移栽后35~40天,如有需要每亩补施2~5公斤。根据当地水稻品种、目标产量、施肥习惯和天气等因素适当调整推荐施肥量,化肥用量较常规习惯施肥减少5%。 4、无人机叶面喷施锌肥增效技术模式 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植保管理环节相结合,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采用无人机配合喷施1~2次含锌叶面肥,两次间隔7~10天,建设“水稻富锌农产品”示范片2000亩。弥补水稻根系对锌元素吸收的不足,提高水稻品质,实现化肥减施增效。 其中无人机施肥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水稻施肥效率,同时减少人为对稻田及水稻生长的干扰。“水稻富锌农产品”示范是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结合植保病虫害防治过程配合喷施1~2次含锌叶面肥,两次间隔7~10天。 5、建设100亩“三新”集成技术示范区 在水稻种植核心区建设100亩水稻“配方肥+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叶面喷施含锌叶面肥”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区。综合评估广宁县“三新”集成技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6、示范区实施方式 示范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社、种粮户为主,购买服务、肥料补助等方式实施。对于示范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需要的作物专用肥、配方肥等纳入物化补助范围,按照不高于40元/亩补贴(需在广宁县配方肥补贴平台录入购买相关信息);支持开展肥料统配统施、技术示范等购买服务;对示范区内新型农业服务经营主体、合作社、种粮户、家庭农场等购买肥料物资扶持。 (二)加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 开展做好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肥料使用情况调查;主要农作物田间试验、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 1、肥料使用情况调查。为准确掌握广宁县耕地质量等级、肥料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对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推动广宁县农业向绿色生态发展。广宁县在今年农作物秋收后,及时组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肥料使用情况调查工作,按相关要求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农作物肥料使用情况调查。 2、协助开展主要农作物田间肥效试验工作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协助科研机构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试验、“三新”集成技术肥效试验等田间试验。 3、强化技术宣传培训和综合信息服务。 2024年结合示范区产量、品质数据分次和区域在示范效果好的网点召开一系列现场会,开展土壤肥料、农业环境和水稻栽培技术培训会,针对性讲解水稻测土配方和高效施肥技术。印制户外宣传画,把测土配方信息、施肥指导方案、科普标语在配方肥经销点及行政村委宣传栏加大宣传,方便片内农民群众了解掌握科学施肥知识,直接“按方”购肥,按技术施用。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触摸屏)服务平台,把土壤相关知识和技术指导信息直接提供给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及科技示范户,实现技术信息及时、快捷、共享。 (三)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扶持 依据累积及现有的土壤、产量、品质和肥料指标数据,联系相关专家,精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社开展高效施肥技术示范及现场指导。分片区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社,在物资、技术力量上给予一定补助扶持,帮助示范率先掌握高效施肥技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效果的辐射下,带动更多农户。 二、实施区域 选择在南街街道办、宾亨镇、横山镇、古水镇等镇(街道),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土壤质地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9.99g/kg以上,土壤pH值5.0~7.0,呈微酸性;土层深厚,耕作层在20cm以上,地下水位60cm以下的区域建立实施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区。 三、技术参数
四、进度安排
五、项目总体要求 1、本项目为交钥匙项目,响应供应商负责物化投入补助的采购、检验包装、运输、保险、税费以及培训、指导技术服务、宣传、项目结题等。 2、供应商所供货物必须是生产商原装、全新、未使用过的产品,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技术、节能、安全和环保标准;符合国家相关认证规定,在中国范围内合法销售。 3、货物内外包装的标志编号清晰,标签内容完整(包括产品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商标、注意事项、生产企业名称、电话等)。货物的包装和发运必须符合货物特性要求。 4、供应商在磋商文件的技术方案,应达到或优于磋商文件中的有关技术和数量要求,供应商应注意到磋商文件中的有关技术指标要求是最低限度。 5、成交供应商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安全措施(包括农作物),如处理不当发生人畜鱼蜂蔬菜等中毒意外事件,一切责任成交供应商自行承担,采购人不负任何责任。 6、供应商应自行了解项目情况,针对本项目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7、成交供应商需为采购人提供培训服务及技术指导,按用户需求场次落实到位。 8、应有专职人员整理资料,对培训内容具有做好课件、录像、编辑等整理工作的能力,能建立真实、完整、规范的培训档案。 |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
附表二:社会化服务补助
参数性质 |
序号 |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
||||||||||||||||||||||||||||||||||||||||||||||||||
|
1 |
一、服务内容 (一)示范区建设内容及技术推广模式 2024年下半年,广宁县开展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项目示范区。建立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示范面积,累计示范面积不少于3万亩,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推广“配方肥、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施肥”等核心示范片,同时在全县铺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 1、水稻配方肥和缓控释掺混配方肥技术模式 结合广宁县示范区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含量水稻配方肥20-7-16(43%)(中氯或低氯)和水稻缓控释掺混配方肥23-6-17(46%)(中氯或低氯,缓控释氮≥8%),亩推荐施用量40公斤。推荐施用量按该地区总体产量水平(常规稻亩产 400 公斤左右、杂交稻亩产 500 公斤左右)进行推荐,每增加或减少 50 公斤稻谷,需增施或减施 1~1.2 公斤氮(N)、0.3~0.5 公斤磷(P2O5)和0.8~1 公斤钾(K2O)。在水稻各施肥时期,根据水稻养分需求,在施用配方肥的同时,可配施适量的尿素或氯化钾等单质肥料。在土壤酸性较强(pH<5.5)的田块,整地时每亩可施碱性调理剂40~50 公斤。各生长期水稻配方肥使用,根据水稻需肥特点,移栽前每亩施基肥18~20 公斤,移栽后7~10 天每亩施回(返)青肥5~8公斤,移栽后15~20天每亩施分蘖肥17~20公斤;壮穗肥:移栽后35~40天,如有需要每亩补施2~5公斤。水稻缓控释掺混配方肥应用:根据水稻需肥特点选用相近配比的缓控释肥配方肥,对于偏粘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40公斤;对于偏沙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施20公斤,移栽后5~7天再施返青分蘖肥20公斤。 根据当地水稻品种、目标产量、施肥习惯、有机肥用量和天气等因素适当调整推荐施肥量。 2、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模式 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在南街街道、古水镇、宾亨镇、横山镇等镇(街)建立“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片500亩,插秧机上配装深施肥器,在插秧的同时将基肥施于秧苗侧边3-5cm、深度约5cm处。稻田翻耕深度20cm左右,埋好秸秆等,泥浆沉降时间10天以上,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以指划沟缓缓合拢为宜。秧苗应根白而旺、粗壮整齐、苗挺叶绿、秧龄适宜。选用当地适宜的侧深施肥机具,插秧时匀速作业,避免缺苗、倒伏、歪苗、埋苗。施肥应均匀,严防堵塞排肥口。插秧后保持水层,促进返青。根据示范片土壤结构选用一定配比的缓控释肥,对于偏粘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水稻缓控释掺混配方肥40千克;对于偏沙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施20千克,移栽后5~7天再施返青分蘖肥20千克。将精量施肥机安装在插秧机上,插秧时使肥料定量、精准推送到秧苗根部附近,使插秧与施肥相结合,简化水稻种植过程,促进前期营养生长,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化肥用量。优先选用缓控释肥,每亩一次性施入40千克。 3、无人机撒施水稻配方肥技术模式 在南街街道、古水等、宾亨镇、横山镇等水稻种植大镇(街)建立“水稻无人机施肥技术”1000亩示范片。在水稻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无人机飞撒施的方式,减少农户劳动力支出,提高水稻施肥效率,同时减少人为对稻田及水稻生长的干扰。选取水稻配方肥20-7-16(43%)(中氯或低氯)。移栽前每亩施基肥18~20 公斤,移栽后7~10 天每亩施回(返)青肥5~8公斤,移栽后15~20天每亩施分蘖肥17~20公斤;壮穗肥:移栽后35~40天,如有需要每亩补施2~5公斤。根据当地水稻品种、目标产量、施肥习惯和天气等因素适当调整推荐施肥量,化肥用量较常规习惯施肥减少5%。 4、无人机叶面喷施锌肥增效技术模式 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植保管理环节相结合,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采用无人机配合喷施1~2次含锌叶面肥,两次间隔7~10天,建设“水稻富锌农产品”示范片2000亩。弥补水稻根系对锌元素吸收的不足,提高水稻品质,实现化肥减施增效。 其中无人机施肥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水稻施肥效率,同时减少人为对稻田及水稻生长的干扰。“水稻富锌农产品”示范是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结合植保病虫害防治过程配合喷施1~2次含锌叶面肥,两次间隔7~10天。 5、建设100亩“三新”集成技术示范区 在水稻种植核心区建设100亩水稻“配方肥+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叶面喷施含锌叶面肥”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区。综合评估广宁县“三新”集成技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6、示范区实施方式 示范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社、种粮户为主,购买服务、肥料补助等方式实施。对于示范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需要的作物专用肥、配方肥等纳入物化补助范围,按照不高于40元/亩补贴(需在广宁县配方肥补贴平台录入购买相关信息);支持开展肥料统配统施、技术示范等购买服务;对示范区内新型农业服务经营主体、合作社、种粮户、家庭农场等购买肥料物资扶持。 (二)加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 开展做好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肥料使用情况调查;主要农作物田间试验、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 1、肥料使用情况调查。为准确掌握广宁县耕地质量等级、肥料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对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推动广宁县农业向绿色生态发展。广宁县在今年农作物秋收后,及时组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肥料使用情况调查工作,按相关要求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农作物肥料使用情况调查。 2、协助开展主要农作物田间肥效试验工作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协助科研机构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试验、“三新”集成技术肥效试验等田间试验。 3、强化技术宣传培训和综合信息服务。 2024年结合示范区产量、品质数据分次和区域在示范效果好的网点召开一系列现场会,开展土壤肥料、农业环境和水稻栽培技术培训会,针对性讲解水稻测土配方和高效施肥技术。印制户外宣传画,把测土配方信息、施肥指导方案、科普标语在配方肥经销点及行政村委宣传栏加大宣传,方便片内农民群众了解掌握科学施肥知识,直接“按方”购肥,按技术施用。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触摸屏)服务平台,把土壤相关知识和技术指导信息直接提供给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及科技示范户,实现技术信息及时、快捷、共享。 (三)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扶持 依据累积及现有的土壤、产量、品质和肥料指标数据,联系相关专家,精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社开展高效施肥技术示范及现场指导。分片区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社,在物资、技术力量上给予一定补助扶持,帮助示范率先掌握高效施肥技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效果的辐射下,带动更多农户。 二、实施区域 选择在南街街道办、宾亨镇、横山镇、古水镇等镇(街道),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土壤质地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9.99g/kg以上,土壤pH值5.0~7.0,呈微酸性;土层深厚,耕作层在20cm以上,地下水位60cm以下的区域建立实施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区。 三、技术参数
四、进度安排
五、项目总体要求 1、本项目为交钥匙项目,响应供应商负责物化投入补助的采购、检验包装、运输、保险、税费以及培训、指导技术服务、宣传、项目结题等。 2、供应商所供货物必须是生产商原装、全新、未使用过的产品,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技术、节能、安全和环保标准;符合国家相关认证规定,在中国范围内合法销售。 3、货物内外包装的标志编号清晰,标签内容完整(包括产品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商标、注意事项、生产企业名称、电话等)。货物的包装和发运必须符合货物特性要求。 4、供应商在磋商文件的技术方案,应达到或优于磋商文件中的有关技术和数量要求,供应商应注意到磋商文件中的有关技术指标要求是最低限度。 5、成交供应商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安全措施(包括农作物),如处理不当发生人畜鱼蜂蔬菜等中毒意外事件,一切责任成交供应商自行承担,采购人不负任何责任。 6、供应商应自行了解项目情况,针对本项目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7、成交供应商需为采购人提供培训服务及技术指导,按用户需求场次落实到位。 8、应有专职人员整理资料,对培训内容具有做好课件、录像、编辑等整理工作的能力,能建立真实、完整、规范的培训档案。 |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
附表三:技术推广服务补助
参数性质 |
序号 |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
||||||||||||||||||||||||||||||||||||||||||||||||||
|
1 |
一、服务内容 (一)示范区建设内容及技术推广模式 2024年下半年,广宁县开展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项目示范区。建立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示范面积,累计示范面积不少于3万亩,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推广“配方肥、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施肥”等核心示范片,同时在全县铺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 1、水稻配方肥和缓控释掺混配方肥技术模式 结合广宁县示范区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含量水稻配方肥20-7-16(43%)(中氯或低氯)和水稻缓控释掺混配方肥23-6-17(46%)(中氯或低氯,缓控释氮≥8%),亩推荐施用量40公斤。推荐施用量按该地区总体产量水平(常规稻亩产 400 公斤左右、杂交稻亩产 500 公斤左右)进行推荐,每增加或减少 50 公斤稻谷,需增施或减施 1~1.2 公斤氮(N)、0.3~0.5 公斤磷(P2O5)和0.8~1 公斤钾(K2O)。在水稻各施肥时期,根据水稻养分需求,在施用配方肥的同时,可配施适量的尿素或氯化钾等单质肥料。在土壤酸性较强(pH<5.5)的田块,整地时每亩可施碱性调理剂40~50 公斤。各生长期水稻配方肥使用,根据水稻需肥特点,移栽前每亩施基肥18~20 公斤,移栽后7~10 天每亩施回(返)青肥5~8公斤,移栽后15~20天每亩施分蘖肥17~20公斤;壮穗肥:移栽后35~40天,如有需要每亩补施2~5公斤。水稻缓控释掺混配方肥应用:根据水稻需肥特点选用相近配比的缓控释肥配方肥,对于偏粘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40公斤;对于偏沙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施20公斤,移栽后5~7天再施返青分蘖肥20公斤。 根据当地水稻品种、目标产量、施肥习惯、有机肥用量和天气等因素适当调整推荐施肥量。 2、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模式 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在南街街道、古水镇、宾亨镇、横山镇等镇(街)建立“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片500亩,插秧机上配装深施肥器,在插秧的同时将基肥施于秧苗侧边3-5cm、深度约5cm处。稻田翻耕深度20cm左右,埋好秸秆等,泥浆沉降时间10天以上,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以指划沟缓缓合拢为宜。秧苗应根白而旺、粗壮整齐、苗挺叶绿、秧龄适宜。选用当地适宜的侧深施肥机具,插秧时匀速作业,避免缺苗、倒伏、歪苗、埋苗。施肥应均匀,严防堵塞排肥口。插秧后保持水层,促进返青。根据示范片土壤结构选用一定配比的缓控释肥,对于偏粘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水稻缓控释掺混配方肥40千克;对于偏沙的田块移栽前作为基肥施20千克,移栽后5~7天再施返青分蘖肥20千克。将精量施肥机安装在插秧机上,插秧时使肥料定量、精准推送到秧苗根部附近,使插秧与施肥相结合,简化水稻种植过程,促进前期营养生长,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化肥用量。优先选用缓控释肥,每亩一次性施入40千克。 3、无人机撒施水稻配方肥技术模式 在南街街道、古水等、宾亨镇、横山镇等水稻种植大镇(街)建立“水稻无人机施肥技术”1000亩示范片。在水稻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无人机飞撒施的方式,减少农户劳动力支出,提高水稻施肥效率,同时减少人为对稻田及水稻生长的干扰。选取水稻配方肥20-7-16(43%)(中氯或低氯)。移栽前每亩施基肥18~20 公斤,移栽后7~10 天每亩施回(返)青肥5~8公斤,移栽后15~20天每亩施分蘖肥17~20公斤;壮穗肥:移栽后35~40天,如有需要每亩补施2~5公斤。根据当地水稻品种、目标产量、施肥习惯和天气等因素适当调整推荐施肥量,化肥用量较常规习惯施肥减少5%。 4、无人机叶面喷施锌肥增效技术模式 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植保管理环节相结合,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采用无人机配合喷施1~2次含锌叶面肥,两次间隔7~10天,建设“水稻富锌农产品”示范片2000亩。弥补水稻根系对锌元素吸收的不足,提高水稻品质,实现化肥减施增效。 其中无人机施肥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水稻施肥效率,同时减少人为对稻田及水稻生长的干扰。“水稻富锌农产品”示范是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结合植保病虫害防治过程配合喷施1~2次含锌叶面肥,两次间隔7~10天。 5、建设100亩“三新”集成技术示范区 在水稻种植核心区建设100亩水稻“配方肥+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叶面喷施含锌叶面肥”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区。综合评估广宁县“三新”集成技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6、示范区实施方式 示范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社、种粮户为主,购买服务、肥料补助等方式实施。对于示范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需要的作物专用肥、配方肥等纳入物化补助范围,按照不高于40元/亩补贴(需在广宁县配方肥补贴平台录入购买相关信息);支持开展肥料统配统施、技术示范等购买服务;对示范区内新型农业服务经营主体、合作社、种粮户、家庭农场等购买肥料物资扶持。 (二)加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 开展做好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肥料使用情况调查;主要农作物田间试验、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 1、肥料使用情况调查。为准确掌握广宁县耕地质量等级、肥料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对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推动广宁县农业向绿色生态发展。广宁县在今年农作物秋收后,及时组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肥料使用情况调查工作,按相关要求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农作物肥料使用情况调查。 2、协助开展主要农作物田间肥效试验工作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协助科研机构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试验、“三新”集成技术肥效试验等田间试验。 3、强化技术宣传培训和综合信息服务。 2024年结合示范区产量、品质数据分次和区域在示范效果好的网点召开一系列现场会,开展土壤肥料、农业环境和水稻栽培技术培训会,针对性讲解水稻测土配方和高效施肥技术。印制户外宣传画,把测土配方信息、施肥指导方案、科普标语在配方肥经销点及行政村委宣传栏加大宣传,方便片内农民群众了解掌握科学施肥知识,直接“按方”购肥,按技术施用。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触摸屏)服务平台,把土壤相关知识和技术指导信息直接提供给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及科技示范户,实现技术信息及时、快捷、共享。 (三)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扶持 依据累积及现有的土壤、产量、品质和肥料指标数据,联系相关专家,精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社开展高效施肥技术示范及现场指导。分片区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合作社,在物资、技术力量上给予一定补助扶持,帮助示范率先掌握高效施肥技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效果的辐射下,带动更多农户。 二、实施区域 选择在南街街道办、宾亨镇、横山镇、古水镇等镇(街道),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土壤质地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9.99g/kg以上,土壤pH值5.0~7.0,呈微酸性;土层深厚,耕作层在20cm以上,地下水位60cm以下的区域建立实施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区。 三、技术参数
四、进度安排
五、项目总体要求 1、本项目为交钥匙项目,响应供应商负责物化投入补助的采购、检验包装、运输、保险、税费以及培训、指导技术服务、宣传、项目结题等。 2、供应商所供货物必须是生产商原装、全新、未使用过的产品,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技术、节能、安全和环保标准;符合国家相关认证规定,在中国范围内合法销售。 3、货物内外包装的标志编号清晰,标签内容完整(包括产品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商标、注意事项、生产企业名称、电话等)。货物的包装和发运必须符合货物特性要求。 4、供应商在磋商文件的技术方案,应达到或优于磋商文件中的有关技术和数量要求,供应商应注意到磋商文件中的有关技术指标要求是最低限度。 5、成交供应商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安全措施(包括农作物),如处理不当发生人畜鱼蜂蔬菜等中毒意外事件,一切责任成交供应商自行承担,采购人不负任何责任。 6、供应商应自行了解项目情况,针对本项目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7、成交供应商需为采购人提供培训服务及技术指导,按用户需求场次落实到位。 8、应有专职人员整理资料,对培训内容具有做好课件、录像、编辑等整理工作的能力,能建立真实、完整、规范的培训档案。 |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