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成立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市长担任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担任现场指挥长。指挥部以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示范标杆为目标,超常规、高标准推动东莞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项目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充分彰显“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兴”的山水特色;以行政文化中心、两轴三节点地区、国际商务区、三江六岸地区、黄旗南片区建设为战略抓手,着力优化城市格局,提高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东莞的长远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
图1 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示意图
三江六岸地区是东莞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体现山水城市特色的核心空间,总面积48.7平方公里,包括以东江南支流(含东莞水道)、中堂水道、汾溪河三条水系为依托的70公里岸线的主城区城市滨水空间,是东江流域中滨水资源最丰富、开发条件最成熟、滨水特色最精华的段落,按照“生态强心、文化复兴、产业镇兴”的整体思路,打造承载东莞复兴历史文化,彰显水岸生活的展示区域。
为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控制作用,为高品质山水城市建设提供高水平的规划保障,指挥部在前期已开展的《三江六岸滨水岸线标准指引》、《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概念设计》、《三江六岸土地资源摸查研究》、《东莞记忆项目概念策划》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三江六岸城市空间形态管控导则及三江六岸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二、研究范围及规划范围
(一)研究范围
以东莞市城区片区为界,包括6个镇街:莞城、东城、南城、万江、高埗、石碣,未来是中心城区强化工作的重要参与主体。总面积29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7万人。
图2 三江六岸研究范围
(二)规划范围
原则上规划范围不应小于三江六岸管控范围(48.7平方公里),实际规划范围可结合设计单位综合考虑适当规整。
图3 三江六岸规划范围图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攻守
本次规划在三江六岸规划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地位,“承上”即是对之前工作的整合,“启下”是面对项目实施做好“防守”和“进攻”。明确把关控制原则,做好底线“防守”;明确内容引导方向,主动“进攻”。
(二)注重实操
规划应契合三江六岸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实施主体发展需求和投资力度,具有高度实操性,能有效控制和引导各个阶段的开发建设。
(三)突出特色
突出“水”概念,做好历史文化文章,深入研究、拓展思路,引领三江六岸发展成为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休闲区。
四、工作内容及重点
系统梳理,引导三江六岸整体化发展;
资源整合,探索滨水公共空间多元利用方式;
高品质开发,实现滨水空间高水平发展;
精细化管理,搭建指挥部建设管理的管控平台。
(一)三江六岸规划设计及项目管控体系
梳理已编在编城市规划设计项目、相关技术标准和管控政策,充分借鉴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经验,以问题、目标及实施为导向,形成用于指导三江六岸规划编审和项目报批的管控机制与技术要求文件。工作重点为提出三江六岸规划设计及项目管控的管控机制,提出面向项目实施过程的管控程序。
(二)三江六岸城市空间形态管控导则
提出三江六岸引导全局的规划愿景及发展策略,建立清晰的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提出针对城市空间形态管控的通则性技术指引,包括但不限于功能布局、公共空间、绿化生态、空间景观、道路交通、历史文化等方面。同步整合《三江六岸滨水岸线标准指引》、《三江六岸地区综合交通规划》、《三江六岸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及价值研究》等相关专题成果。
(三)重点地区空间形态方案及示范段城市设计
在总体导则基础上,对三江六岸重点地区提出概念性空间形态设计方案,并对其中的滨水岸线示范段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图4 三江六岸重点地区
根据总体导则管控要求,在三江六岸重点地区用地层面基础上,开展空间形态设计方案,包括万江汾溪河地区、高埗下江城地区、大王洲岛周边地区、袁崇焕历史文化区四个地区。对接相关地区控详、三江六岸建设实施项目库,针对功能定位、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公共空间、绿化景观、道路网路、地下空间、历史文化保护及再利用等方面,分别明确各个重点地区的空间设计方案及控制要求,为下层次项目落地实施提供依据。
2.示范段城市设计
对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地区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该城市设计应注重功能与空间的复合与多样性发展,通过多样性的功能塑造,提升片区的发展能力与活力,打造柔性精益的生产空间、富于交流的休闲空间、功能集聚的服务空间、精致灵动的生活空间。
滨水岸线示范段的龙湾、莞城等地区已编、在编城市设计,本次规划在既有的城市设计、概念设计方案相对稳定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对接相关地区控详、三江六岸建设实施项目库,进行综合规划设计。规划形成地区系统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综合交通网络、公共空间体系及核心景观节点、城市天际轮廓线和地标节点、历史文化保护及再利用、地下空间利用、建筑风貌引导等方案,用以指导水岸线示范段地区的项目策划、土地出让与城市更新。
(四)三江六岸综合交通规划
1、规划目标
以集约、绿色、高效、互动为基本要求,构筑“三江六岸”与其他片区的快捷道路及公共交通系统,适应相互之间多层次、多方向、网络化的快速、便捷客运联系需求。以区域“江、河、田、岛、城”等优良景观资源为基底,以交通需求管理研究和智能交通系统为保障,突出旅游休闲、宜居安全的特色交通功能。
2、规划重点
2.1总体研判
对三江六岸地区的现状地形条件、交通设施、道路运行状况、慢行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调查,为规划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2 战略目标
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片区的发展理念、规划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三江六岸地区自身发展阶段、特征等,研究确立交通发展目标、模式与策略。
2.3系统整合提升
借鉴国内外典型片区路网规划经验,梳理整合现状与已有规划情况,建立融合三江六岸发展,与周边片区联系便捷,且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综合交通网络。针对区域交及内外交通衔接、滨江道路系统整合、“公交+慢行+水上游线”三网融合、街道空间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加强过江通道规划系统评估,优化与滨江道路交叉节点的衔接关系,协调周边用地,增强跨江交通融合。以交通需求管理和智慧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开展智慧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以及交通运行评估。
2.4重点片区交通规划方案
充分衔接空间形态管控、历史文化等专题,对应相应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深度,对滨水岸线示范段地区、万江汾溪河地区、高埗下江城地区、大王洲岛周边地区、袁崇焕历史文化区等地区开展分片区交通规划方案。结合滨水岸线示范段详细城市设计,重点研究系统规划管控和特色交通引导,加强路网详细规划,实现慢行交通系统与道路系统、公共客运系统及其他交通系统的高效衔接,提出特色、保障实施性。
2.5行动计划及实施保障
结合片区总体建设时序,提出交通系统总体和分系统的实施策略。根据区域和片区近期发展需要,按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库,形成交通体系近期项目“一图一表”。
五、成果要求
本次规划成果应符合国家、省市的规范标准、要求。规划成果包括文本、说明书、图纸和图则。成果内容必须清晰完整,能准确、完整地阐述规划意图和控制要求。在满足国家省市规范标准的要求基础上下,应结合项目实际创新成果内容与成果表达。
(一)三江六岸规划设计及项目管控体系文件
(二)三江六岸城市空间形态管控导则
1 、说明书(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总体管控导则
2 、规划图纸(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图纸):
1)区位分析图
2)现状综合评价图
3)用地规划图
4)管控分区图
5)功能布局设计指引图
6)公共空间设计指引图
7)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指引图
8)绿化生态设计指引图
9)地下空间设计指引图
10)综合交通设计指引图
11)街道空间设计指引图
12)历史文化设计指引图
1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指引图
14)天际轮廓设计指引图
15)建筑风貌设计指引图
(三)重点地区空间形态方案及示范段城市设计
1 、说明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2 、规划图纸(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图纸):
1)现状综合评价图
2)用地规划图
3)功能布局图
4)公共空间规划图
5)绿化系统规划图
6)地下空间规划图
7)道路交通规划图
8)历史文化保护及再利用规划图
9)建筑风貌引导图
10)天际轮廓线设计图
11)滨水岸线示范段详细城市设计总平面
12)滨水岸线示范段城市设计分区详细设计图及图则若干
13)滨水岸线示范段城市设计鸟瞰图
14)滨水岸线示范段重要节点效果图若干
15)重点地区空间形态方案总平面及图则若干
16)重点地区空间形态方案鸟瞰图、节点效果图若干
(四)三江六岸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1、文本及说明书
2、规划图纸(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图纸):
1)区位分析图
2)现状交通分析图
3)交通模型图
4)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图
5)骨干路网规划图
6)公共交通规划图
7)慢行交通规划图
8)静态交通规划图
9)街道空间规划图
10)旅游交通规划图
11)水上交通规划图
12)交通组织规划图
13)重点地区交通设计图
14)重点地区交通与用地规划协调图
15)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图(表)
(五)配合完成宣传物料
1)公共宣传册
2)宣传海报若干
(六)多媒体及三维动画演示
多媒体及三维动画演示是对目标定位、功能格局以及空间效果的相对直观、生动形象的意向表达。多媒体及三维动画演示片不少于10分钟。为保障制作效果,中标单位应从中标费用中预留总计不少于20万费用用于两个专题的多媒体动画制作。
六、编制周期
项目工作总周期约8个月, 要求于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并按照以下时间节点提供阶段性成果:
(一)初步成果阶段(5月)
2020 年5月底前,完成现状调研及座谈访问,提出《三江六岸规划设计及项目管控体系》、《三江六岸城市空间形态管控导则》《重点地区空间形态方案及示范段城市设计》、《三江六岸综合交通规划》的初步技术方案,向招标人组织的现场汇报会汇报初步成果。
(二)中期成果阶段(6-9月)
2020年7月底前,提交滨水岸线示范段管控要点,用于指导示范段一期建设;8月底前,提交《三江六岸规划设计及项目管控体系》、《三江六岸城市空间形态管控导则》《重点地区空间形态方案及示范段城市设计》、《三江六岸综合交通规划》的中期成果文件,向招标人组织的现场汇报会汇报中期成果;9月底前,开展专家咨询会工作,向招标人组织的现场汇报会汇报中期深化成果。
(三)终期成果(10-12月)
2020年10月底前,完成全套成果意见征求稿,向招标人组织的现场汇报会汇报终期成果;12月底前,完成专家评审工作,向招标人组织的现场汇报会汇报终期完善成果。
注:整个编制周期内,《三江六岸城市空间形态管控导则》、《三江六岸综合交通规划》各应预留至少2场次专家咨询(评审)会的时间窗口和会务费用,每个专题每次会议时间不少于半天,每个专题每次会议专家不少于5人。
七、投标结算方式
中标单位应在招标人支付款项前,将发票送至招标人,发票抬头名称与招标人名称一致,付款时间以付款划出款项之日为准。结算方式具体如下:
1.合同签订,中标单位开展工作,形成初步成果并得到招标人认可,向招标人组织的现场汇报会汇报初步成果后,招标人在收到请款申请 15 工作日内,支付 20%合同款。
2.中标单位提交中期规划成果且成果经招标人组织的专家咨询会评议后,招标人在收到请款申请15 工作日内,支付 30%合同款。
3.中标单位提交完整规划成果且成果经招标人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审查通过后,招标人在收到请款申请15 工作日内,支付 20%合同款。
4.中标单位提交修改后完整规划成果并得到招标人认可,向招标人组织的现场汇报会汇报后,招标人在收到请款申请 15 工作日内, 支付 20%合同款。
5.中标单位完成规划后期服务后(后期服务时限为提交完整成果后六个月以内),招标人在收到请款申请 15 工作日内, 支付 10%合同款。
6.中标单位应理解政府部门付款的相关程序,因招标人使用的是财政资金,招标人在前款规定的付款时间为向政府财政支付部门提出办理财政支付申请手续的时间,不含政府财政支付部门审核的时间。因政府财政支付审批流程及办理手续而造成项目支付进度有所推延,而导致招标人逾期付款的,招标人不承担逾期付款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