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求
宁夏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及二三维一体化服务课题研究项目
一、建设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9 年 1 月,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五部委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并对工作开展做出
了具体安排。
2019 年 4 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联合印发《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宁夏“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为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项目实施有安排、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保护有方向、特色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有抓手、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的战略目标,更好落实村庄规划实施管理工作,有效促进村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在村庄规划编制管理中的应用,探索规划实施的三维动态监管,提高村庄规划管控效力,建设村庄规划数据库,开展村庄规划二、三维一体化服务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接入正在搭建的宁夏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二、建设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
《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 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 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农<社>发〔2019〕6 号);
CH/T 3006-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
CH/Z 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CH/Z 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 1016-2008《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CJJ/T 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GB/T 7931-2008《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15967-2008《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T7930-2008《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
CH/T 9024-2014《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
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村庄三维模型
1、建立村庄实景三维模型。从已形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成果的村庄中选取 1 个村,进行倾斜影像,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多视影像密集匹配、数字表面模型(DSM)生产,利用 DOM+DEM 重建三维环境,结合 BIM 技术构建村庄三维实景模型。
2、建立村庄规划三维模型。基于现状实景三维模型,根据村庄规划成果,将规划的建筑、道路、公共设施、景观、管线等各类主要要素进行三维建模,立体化展示村庄规划成果。
3、制定村庄规划三维模型建设标准。通过村庄实景、规划三维模型建设探索,形成村庄规划三维模型建设标准。
4、村庄三维模型精度要求
(1)村庄内部各要素三维模型应完整呈现,位置准确。
(2)村庄三维模型应精确反映房屋屋顶及外轮廓的基本特征,在浏览模型时没有明显的拉伸变形或纹理漏洞。
(3)三维模型数据分辨率优于 0.02 米,模型的高度和平面尺寸与实际保持一致的比例,房屋模型高度误差不超过 10%,三维图像能够清晰分辨重点装置情况。
(4)三维模型平面精度:最大误差不超过 0.5 米。高程精度:最大误差不超过 0.8 米。
(二)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
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村庄规划成果数据库技术规定》(试行),对 300 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数据进行质检、入库,建立村庄规划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提高村庄规划成果管理科学性,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支持。
(三)村庄规划二、三维一体化服务课题研究
开展村庄规划二、三维一体化服务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接入正在搭建的宁夏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面向村庄规划成果展示管理、业务统计分析、公众服务等多方面提供功能应用,拓展移动应用模式,为实现空间精细化管理、规划全民化参与、业务掌上化办理提供信息化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二、三维一张图集成现有数据资源,构建二、三维一张图数据资源目录,实现二维、三维数据的统筹管
理和浏览展示。提供丰富的地图浏览工具,包括放大、缩小、地图漫游、测量、属性信息查询、多屏联动对比等常用操作功能,便于数据的浏览查阅。
2、规划仿真模拟
基于一个试点村庄三维实景模型和规划三维模型,借助三维空间分析,提供更加精准、立体、真实的规划模拟和空间管控。提供多样化模型库,可进行房屋、树木等多种规划场景设计及建设场景模拟,支持规划方案智能评估和多方案双屏对比,整体提升村庄规划的设计能力和可实施性。
3、多维统计分析
面向管理部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类分析需求,基于二、三维一张图数据资源,提供查询、统计功能。基于查询筛选结果制定不同类别的统计分析专题,如现状用地分类统计、规划用地分类统计、产业布局统计等,统计结果支持图表可视化展示,直观展示数量与分布,并可输出统计台账,辅助管理人员决策分析。
4、移动应用
以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作为应用载体,开发村庄规划移动 APP,将信息实时更新传送,实现村庄规划数据管理与应用决策指令随时可达,为各级用户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掌上办公新模式。
(1)掌上浏览。支持村庄规划数据资源的掌上浏览调阅,并实现与 PC 端数据内容的同步展示,可加载查阅多图层、多维度数据信息,实现数据资源的及时获取、随时查询。
(2)掌上决策。支持随时随地查询统计分析,以图表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展示村庄规划中用地分类情况、指标实施情况等,实现触手可及的掌上决策。
6、公众服务
借助互联网,建成公众服务模块,科学引导村民参与到村庄规划工作之中,形成村民了解规划、参与规划和全程监督的新模式。
(1)信息公示。及时推送规划最新信息,实现规划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2)规划图示。对已批复的各项村庄规划图件、文本等成果进行公开展示。
(3)留言板。提供村民表达诉求的留言板,可对所处周边的规划发表自身的见解、建议,对违规违建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反馈。
(4)问卷调查。面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需、问情、问计,了解各方对规划的看法与诉求。
7、数据共享
针对相关部门业务需求,提供标准化村庄规划成果数据服务,供相关系统集成和调用,促进成果共享应用。为保障数据共享应用的安全,形成服务注册、申请、审核、管理机制。
四、项目完成期限要求
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完成时间在合同内约定。
五、成果提交要求
项目提交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研究成果和文档成果,具体如下:
(一)数据成果
1、三维模型数据成果。提交村庄实景三维模型及村庄规划三维模型成果,其中航空摄影正射影像数据采用 TIF 格式,并带 TFW 坐标文件。三维模型成果数据支持 OSGB、DAE、OBJ 等格式。
2、“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数据库。
(二)研究成果
1、村庄规划二、三维一体化服务课题研究报告。
2、村庄规划移动 APP。
(三)文档成果
1、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
2、技术设计方案;
3、成果测试方案;
4、成果测试报告;
5、第三方质量监督报告;
6、用户操作手册;
7、成果后期服务方案;
8、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9、村庄规划三维模型建设标准。
六、培训及售后服务要求
(一)售后服务要求
项目验收通过后,为了实现项目可持续化运行与完整服务能力的保障,要求投标供应商具备本地化服务的能力,并且提供一年运行维护期。
(二)响应时间
在维护期内,投标供应商需提供 7×24 小时电话热线咨询服务;采购单位提出维护要求后,中标人必须在 1 小时内对采购单位所提出的维护要求做出实质性响应,并提供应急策略。
(三)培训要求
中标方应提供对招标方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并负责提供培训资料的准备,投标方应在投标文件中提出详细的培训内容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