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主要工作内容:为加快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吸引首店落地、繁荣发展夜间经济等工作任务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1.新增首店和存量首店监测评估。按季度对全市新增首店(150家-200家左右)进行跟踪监测,建立首店落地台账,包括总体情况、增长情况、区域和商圈分布情况、业态情况、品牌属地和来源情况,分析首店发展趋势。对2019年以来3500家存量首店进行跟踪监测,跟踪首店在营情况、品牌拓展情况,对存量首店的经营情况、发展需求等进行多维度的跟踪和研究,归纳发展的变化和特点,分析发展的挑战和问题,给出首店优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开展首店和首发活动的推广和消费引导。
工作机制:
(1)走访调研和跟踪监测。每个季度根据本市首店评价标准,开展全市新增首店调研、跟踪摸排,每个季度结束后5日内形成本市新增首店清单。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网络查询等多样形式开展3500家存量首店跟踪监测评估。
(2)数据复核。将2024年新增首店清单按照店铺所在区进行分类,并与所在区商务部门进行定期沟通,对清单中本区新增首店进行核查、补充和完善。
(3)数据汇总、分析和报告。对2024年经过各区商务部门复核后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按照季度形成2024年全市新增首店报告、2019年至2023年存量首店报告。
2.夜经济点位动态评议和监测评估。围绕前门大栅栏、国贸、三里屯、新工体、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环球影城等13个“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簋街、朝阳大悦城、世园公园、密云万象汇等38个“夜京城”融合消费打卡地,以及五道营胡同、奥运村等30个“夜京城”品质消费生活圈,对全市重点区域夜间消费规模、业态变化、人流活跃度、夜间促消费活动举办等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对夜经济新增活跃点位进行评估,归纳北京夜间消费发展规律和趋势,梳理典型案例,分析夜间经济的挑战和问题,给出优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加大夜间消费地标推介,进一步提升夜间消费热度。
工作机制:
(1)“夜京城”点位动态评议。根据北京市商务局年初发布的点位征集通知,供应商须对企业申报和各区推荐点位进行评议,产生新一轮“夜京城”点位名单。
(2)“夜京城”点位监测评估。进行走访调研和数据采集,从夜间消费规模、夜间消费发展力、夜间消费活跃度、夜间消费出行热度等维度进行对全市“夜京城”重点点位进行深度监测,按季度汇总、分析数据,定期出具夜经济监测报告。